第五十五章:战火中的期许 胜利后的婚约(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19 岁的黄玉书,正值青春年少,面容英俊,浑身洋溢着朝气与活力。他紧紧跟随首长程明远,骑着马一同来到了姜家仓村。二人策马前行,马蹄扬起尘土,在阳光的照耀下,勾勒出一幅充满热血与希望的画面。到达姜家仓村后,他们将马拴在了徐吉标的门口。此时的徐吉标,生活已有所改善,在姜家仓村子的中间盖起了新房子。那是三间茅草屋,布局颇为合理,东边作为厨房,日常的烟火气息在此升腾;西边则集卧室与客厅为一体,倒也显得宽敞。屋后有一条一米宽的小巷子,隔开了徐吉标家与屋后人家。屋后住着姓朱的和姓胡的两户,西边紧邻着胡金忠的老屋。
黄玉书跟在程明远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是他加入陈明远队伍后,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心中满是新奇与期待。程明远望着眼前熟悉的场景,或许思绪也飘回到过往那些与徐吉标并肩作战、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日子。
他们走进徐吉标家,屋内陈设虽然简单,但却弥漫着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氛围。徐吉标见到程明远,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与热情的笑容,两人紧紧相拥,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诉说。黄玉书站在一旁,看着两位革命同志之间深厚的情谊,心中不禁对革命队伍中的这份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姜家仓村,黄玉书开启了他全新的征程。他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但程明远的沉稳与坚定,以及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信心。而程明远此次前来,想必也有着重要的任务与使命,在这看似宁静的村子里,又将掀起怎样的革命波澜?黄玉书又会在这段经历中,收获怎样的成长与感悟?一切都在悄然展开,等待着他们去经历与探索。
黄玉书和程明远来到徐吉标家时,屋内胡常英和她 16 岁的女儿徐圣英。徐吉标的儿子因在无为做炭山工作,此刻并不在家中。
16 岁的徐圣英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眉眼间透着聪慧与灵秀。她继承了母亲胡常英的勤劳与坚韧,虽年纪尚小,却已能帮着母亲分担不少家务。胡常英依旧是那般勤快,只是自从徐吉标上次被国民党抓去遭受折磨,落下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家中的重担便更多地压在了她柔弱却坚强的双肩上。
胡常英看到程明远和黄玉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程明远看着胡常英略显疲惫但依然坚毅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敬佩与怜惜。他深知这个家庭在徐吉标受伤后所经历的艰辛,也明白胡常英独自支撑家庭的不易。
黄玉书有些拘谨地跟在程明远身后走进屋内,徐圣英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年轻面孔,微微露出羞涩的笑容。胡长英一边忙着给客人倒水,一边向程明远讲述着家里的近况。尽管生活艰难,但她的语气中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样的氛围中,黄玉书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力量,那是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对家庭深深的责任感。程明远与胡常英交谈间,想必也在思考着如何能为这个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同时如何借助这样的家庭力量,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而黄玉书,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又会在与徐圣英一家的相处中,收获怎样的触动与成长?在这动荡的年代,他们的故事又将如何继续书写,是在战火中愈发坚韧,还是会遭遇新的挑战?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
胡常英热情地招待着程明远和黄玉书。她知道程明远一行奔波辛苦,除了拿出他们平日里常吃的点心——糍粑,还特意杀了一只土鸡,精心做成红烧土鸡,又搭配着整了几个爽口小菜。
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带来了几分温馨。徐吉标坐在程明远对面,两人虽未言语,眼神交汇间却满是深厚情谊。程明远因即将面临新的任务,此次滴酒不沾,徐吉彪对此十分理解,他深知革命任务的重要与艰巨,也明白程明远的自律与担当。
胡常英像往常一样,没有上桌与大家一同用餐,而是在一旁忙碌着,不时为众人添菜。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看着丈夫与老友相聚,心中或许也为这份难得的安宁感到欣慰。16岁的徐圣英则有些腼腆地坐在角落,偶尔偷偷打量着黄玉书,对这个陌生又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充满好奇。
黄玉书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质朴与热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一顿简单却充满心意的饭菜,显得格外珍贵。程明远与徐吉标低声交谈着,分享着彼此的经历与对局势的看法。徐吉标虽因残疾行动不便,但谈及革命,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短暂的相聚,仿佛是紧张革命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与真挚情谊。然而,程明远肩负的新任务犹如悬在头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