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郭柔看得心情激荡,便问:“你说的惊喜果然是大惊喜,不料邺城恢复生产竟然如此迅速。”

    曹丕笑回:“我果真没选错。不只如此,父亲已经下令修整水利,待官吏勘探过地形,不日就要开工。”

    郭柔道:“司空此举一改河北凋敝,来年必定家给人足。”

    曹丕又道:“父亲还要召集名士大儒,勘定经书,并且要……”他看了郭柔一眼,道:“刊布士庶,流传海内。以后,还要在各州设立学校。”

    郭柔由衷赞道:“司空目光长远,非凡俗所能及也。”说罢,看向曹丕笑说:“此中必定有你的功劳。”

    曹丕笑而不语,郭柔忽然道:“司空召集名士勘定经书,我要推荐一人。”

    曹丕奇道:“你要推荐何人?”

    郭柔道:“先蔡中郎之女蔡文姬。熹平年间,蔡中郎率人勘定七经,然自董卓火烧洛阳后,石经屡遭损坏。

    现蔡中郎已殁,何不从班昭旧事,召其女蔡文姬继其志。况蔡大家博闻强识,才学过人。《悲愤诗》彪炳史册,当世之人,其诗歌强于此篇者,唯有一人。”

    曹丕问:“此人是谁?”

    郭柔道:“乃是司空。”

    曹丕笑道:“果然如此。天下才学之士何其多,如王璨、陈琳、刘祯等人,为何说蔡文姬的《悲愤诗》强于诸人?”

    郭柔道:“好的诗歌发自于内心真实的感动,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而此情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种种不同。

    《悲愤诗》写的不只是蔡大家一人的遭遇,而是乱世百姓之苦难,念之激昂酸楚,使人断肠。”

    曹丕闻言,勒马不强,沉吟良久,点头道:“你所言甚是。依你看,我的诗如何?”

    郭柔笑说:“子桓天资粹美,未来可期。”

    曹丕追问:“如何天资粹美?莫要因偏爱,而说我比城北徐公美。”

    郭柔道:“文章诗赋,岂能因私心而乱其高下?唯有强劲深厚的感发才能写出好诗赋。

    这感发或来自于外,如司空见百姓陷于水火,愤而作《蒿里行》;或来自于内,如‘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若能得一种天赋,便可做出好诗来,子桓兼具二者,何愁佳作不至?”

    曹丕听了大笑,深以为然,又道:“我试为蔡文姬言。”郭柔夸赞他一番。

    曹丕又道:“观蔡文姬诗,有不忍见故人之意,若她不来,当如何?”

    郭柔想了一想,道:“若司空请下诏书,我修书一封劝她。若她不来,那便罢了。蔡大家沦落胡地,遭际悲惨,想要过平淡的生活,就随她去吧。”

    曹丕想了想,道:“只能如此了。”

    两人说着,不知不觉来到邺西,放眼望去,只见绿林莽莽,乱草丛生。侍从分开护卫,仅留五六骑跟着。

    郭柔拿着弓,正满地找猎物,忽然听得嗖一声,一只箭飞也似的从眼前射出,转头看去,就见曹丕刚松开弦,方要说话,听得动静,忙又转头,一只鹿就眼前窜过去。

    “难道箭落空了?”郭柔心中道。

    侍从忙下马,捡回猎物,郭柔看去,只见那箭贯穿小鹿脖颈,出来二寸有余。她顿时不可置信地看向曹丕,曹丕笑说:“两日未练,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