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有关于玉米的问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而这种装扮,在冬日里的基辅满大街都是,一点也不显眼。

    “是吗?那只能说明他实在太过脆弱了。”

    林泽豪没有戴帽子,而是穿着一件毛呢大衣,围着一条羊毛围巾,脚上则是穿着特制的保暖靴。

    这样的装扮既能做到保暖的同时,也不显得太过臃肿。

    虽然现在没有下雪,但毕竟是基辅的冬天,穿少了是真不行。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光秃秃的大片土地,林泽豪有感而发,“我实在想不通,到底是怎样‘聪明’的脑袋,才会想到在北极熊联盟种植玉米呢?”

    “呃……”

    这个问题,使得以随机应变、思维敏捷著称的克拉夫丘克,也变得一时语塞。

    他支支吾吾半天,脑筋疯狂转动,将这辈子迄今为止汲取到的知识全都过了一遍,却还是没能说出一个字。

    不是他语言匮乏,而是这件事情实在是不好说。

    因为这个所谓的‘玉米政策’,是之前北极熊联盟的一把手,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提出来的。

    并且,这个当时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一把手提出失败改革这种事情,在美利坚这种国家可能就会成为段子,被竞选对手或者民众取乐嘲笑。

    但在北极熊这种有些特殊的封建体制内,敢说上级的糗事,那是要掉脑袋的!

    特别行动队,内务委员会是做什么的?不就是对付自己人的吗?

    虽然以克拉夫丘克的地位,再加上现在有些特殊的时局,其实讨论相关的问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敏感。

    但是,政治是讲究派系的。

    而戈尔巴乔夫是土生土长的二毛人,并且为二毛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克拉夫丘克也是二毛人,并且曾经受过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帮助。

    再加上现在对方已经去世,他再说一些有的没的,那就显得有些不太好了。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也不能都怪他……”

    “你知道的,我们这种体系,没有竞争的党派,唯一执政有优点,但同样也有缺点。”

    “当下属想要瞒你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也察觉不到真相的……”

    所谓的‘玉米运动’,起因其实不算复杂。

    众所周知,农业问题一直是北极熊联盟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近些年,北极熊大规模在国际上收购粮食,其国内的粮食已经根本就不够民众食用了。

    虽然在官方的相关记录之上,一直都是海晏河清,国富民强,粮库里面的粮食都多到溢出来。

    但,实际情况,只能说懂的人都懂。

    有些跑题,再次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由于长期执行“斯大林模式”,着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甚至低于帝俄时期。

    所以,在一九四九年,赫鲁晓夫根据二毛农民传统玉米种植经验,采用“方形穴播法”,让当地农民一次性扩种了两百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

    如此一来,使得赫鲁晓夫振奋不已,从此对玉米刮目相看。

    而且,因为丰收的缘故,这也算成了他政绩的一部分,更使得他对玉米的更是好到极致。

    同年底,赫鲁晓夫成功升职,成为核心书记处书记并且兼任莫斯科第一书记。

    两者叠加,使得他的权力极度膨胀,野心也开始跟着膨胀起来。

    经过一番思前想后,赫鲁晓夫再次想起了之前那个让他立功的玉米。

    所以,在与下属们的一番商议过后,赫鲁晓夫便打算大规模推广种植玉米。

    为此,他很是严谨的先在自家菜园进行了两次相关试验,结果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由此,在一九五三年,赫鲁晓夫决定扩大试验规模,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使该农庄一下由“过去搞得糟糕至极的垃圾农场”成了“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甚至没有之一!

    如此大获成功的经历,无可避免的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北极熊联盟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念头只是时不时的冒出来,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权力的膨胀,这个小小的念头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同年三月份,伟大的慈父斯大林同志与世长辞。

    九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北极熊联盟一把手。

    按照常理来说,刚刚获得至高无上权力的赫鲁晓夫应该沉淀一段时间,以此来巩固自身权力。

    毕竟,清理异己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了。

    只要随便找个由头,比如贪污、受贿之类的罪名,将其抓捕就好。

    在他之前的那些前辈们,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可赫鲁晓夫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就在成为一把手的当月,他就在公开场合正式的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

    起初,没有人将这件事情当真,甚至有一部分人只是将这番话,当做为民众描绘未来美好发展蓝图罢了。

    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事情渐渐变得有些不对劲起来。

    以后,只要逮到机会,赫鲁晓夫都为推广玉米种植鼓吹一番。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将自己当初取得的伟大成就,即使得住所周围的农庄一下由“过去搞得糟糕至极的垃圾农场”成了“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甚至没有之一的事迹,翻来覆去,覆去翻来,不厌其烦的一次次讲述。

    导致后来,一些采访的记者,甚至提前写好采访报告,因为他们笃定一定会有这样的桥段出现。

    在赫鲁晓夫看来,摆脱北极熊联盟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

    而“牲畜产品如何大规模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根本就无法大规模发展畜牧业。

    毕竟,民众饿了可以喝西北风,那些牲畜总不能也是如此吧?

    所以,赫鲁晓夫认定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良药!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