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一不小心,又抢了三菱几千万美元的订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可以,但是合作范围,只有三年!每一款最先进的数控系统研发出来后,三年内不提供给其他机床厂……”

    权衡利弊后,谢威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哈一机的普通机床制造技术在全国算是最好的之一,这样合作并不亏。

    比其他单位领先三年,也能奠定哈一机的部分市场优势。

    只要外界知道哈工大跟哈一机推出了三轴加工中心,精度还不不差,国际机床供应商会放开比哈一机先进一点的机床供应。

    “那没有问题。”

    陈军想了想,没有反对谢威的提议,领先国内同行三年已经足够了。

    “每台降价10万?陈厂长,张校长,这是什么意思?”

    赵岩跟范志勇满脸愕然。

    向来卖家恨不得把产品卖出天价,对方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三轴加工中心的厂,临时涨价他们都能理解,可直接每台降价10万,几个意思?

    “哈工大隶属七机部,长征厂是部里的重点骨干单位……部里没有多少钱……降价是谢威的意思,他希望能尽力支持部里兄弟单位升级制造能力……”

    刘德宝那是一点都不放过给谢威争取功劳的机会。

    “对,是谢威的意思,之前部里支持学校搞数控系统给了不少订单,现在学校取得了技术突破,降低价格,算是反馈给部里……”

    张鸣秋也点头表示。

    听到这话,赵岩跟范志勇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羞愧!

    他们为了更多利润,想要全部吃下远程火箭炮的订单呢。

    于是,两人本来准备等签合同后提出要求对方增加火箭弹生产订单的事情,直接不提了。

    “张校长,你们催催李校长,让校企办的负责人赶紧过来赴任啊。”

    校企办依然一盘散沙。

    没事儿的时候还没啥,可现在又是跟哈一机谈合作,又是跟江北、江山等厂谈合作,没有全面负责的人,江北等厂之前也没对接的,就导致谢威不得不把精力花到这上面。

    原本准备在国庆假期回家一趟都泡汤了。

    “你先辛苦一下,人很快就来了。”

    张鸣秋答复。

    刘德宝甚至直接见不到人。

    跟哈一机以及学校谈好合作后,赵岩等人在返回的路上,先去了一趟部里。

    “谢威这年轻人不错!”

    在知道谢威要求哈一机把加工中心直接从46万的价格降低到36万后,郑部长感慨着。

    “首长,谢威这样的人才,不应该留在哈工大,要不,您给批个条子,让他到我们厂……”

    “你觉得长征厂比部里的工作岗位更有吸引力?”

    郑部长瞪了赵岩一眼。

    他找就想把谢威调到部里工作,恢复高考才4年,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尚未毕业,前面人才培养断层了十年,各个单位都缺人。

    奈何,部里想要调谢威都不行。

    等赵岩失望地离开后,郑部长找到负责引进数控机床的胡副部长询问跟三菱的合作谈判。

    “别提了……三菱的人每次都是都以各种借口拖着不交付,用各种附加条件来提升价格……”

    胡副部长揉了揉发胀的脑袋。

    “部里为引进数控设备跟技术准备的经费还有多少?”

    即使有哈工大提供的数控系统,在三菱等公司放开了部分精度不是很高、加工范围不广的端数控车、数控铣床、线切割等数控机床后,七机部一直在逐步引进这些设备,用以提升制造能力。

    “跟三菱谈的四轴加工中心的2000万美元没有用,原本准备引进三轴加工中心的5200万也没有动……”

    胡副部长疑惑地看向郑部长。

    “给哈一机100台三轴加工中心的订单……”

    “这?”

    “长征机械厂用哈工大的火箭炮跟火箭弹的加工费换了40台三轴加工中心,每台36万……”

    “加工中心?36万?”

    胡副部长惊得拿茶杯的手都哆嗦了起来。

    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听完郑部长的解释后,“100台太少了!直接把准备进口的钱全部订购他们的!”

    他实在不想跟国外机床公司继续谈判下去了。

    国内既然取得了突破,可以供应了,还谈什么?

    “国内有了,进口的价格就下来了……光靠着哈工大一家,要想追上国际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难度太大了……”

    郑部长摇头。

    七机部更需要的是四轴及五轴高精度的加工中心。

    火箭、导弹等相关技术,国内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基础配套跟不上,无法生产出来。

    航天跟航空产品,大多数的结构件都是异型零件,精度要求高,没有高精度的四轴、五轴加工中心一次成型,就只能靠着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人工保障。

    即使经验丰富的顶级技术人员,在检测设备精度不够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低不说,报废率也高得不行。

    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缩短国内研发时间。

    “那我去哈工大一趟?”

    胡副部长觉得,应该去哈工大一趟。

    “是该去一趟。对了,去之前您问问李瑞同志,谢威究竟是怎么安排的。还有学校校企办,他究竟想干什么?他已经不属于我们七机部了……”

    郑部长叹了口气。

    李瑞已经调到部队后勤系统了。

    可因为哈工大的情况是之前他问宋部长要的政策,加上哈工大拿到政策后的发展超乎七机部所有领导的预期,他们也没有去干涉。

    郑部长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哈工大校企办的数控机床、程控交换机甚至芯片,都可能会遭到进口产品的围剿。

    部里能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多,政策支持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也不知道哈工大就靠着卖武器的经费能不能支撑下去。

    “有什么不能的?伊拉克那边又给了5亿美元的订单呢。再说了,或许也会有新的武器卖……”

    面对郑部长的担忧,李校长毫不在意。

    “即使校企办的这些产业都被围剿而不存在,至少国内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跟制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咱们都不吃亏!”

    “哈工大又搞出了什么武器?”

    郑部长一脸疑惑。

    部队都派了军代表守着,就为了避免哈工大胡乱把先进武器装备卖出去。

    “还没搞出来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成,领导,咱们七机部的制造能力这次提升可不少,仅仅给100台加工中心不够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