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药郎(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拍拍药郎肩头走了。*
河童镇上,黍离带人进药铺,揪住掌柜就问:“见过画上的姑娘吗?”
女帝摔落悬崖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找遍崖下方圆三十里,马的尸体都找到了,偏就没发现云簪。
唯一的好消息是找不见尸体,人就可能还活着。
如今他们几个队已经往外更远的地方去找。
若再找不到人,黍离要被压力和负疚折磨疯了。
掌柜仔细看画像,忆起小药郎带来的失忆女子,刚要开口,铺门外传来卖莲花的吆喝。
他咽口唾沫,心虚摇头:“不曾见过。”
“郎中呢?你见过吗?”黍离看向貌似郎中的老人。
此时,一名短衣劲装汉子闪入药铺,寻见黍离后附耳道:“袁湘大人传信,在星海道府和东都府交界处见到疑似陛下的女子。”
黍离见老郎中慌乱摇头,赶紧出门,又回头对掌柜和老郎中道:“此事不要对旁人提及。若你们见到此女,亲自报官或告知本地兵马司,朝廷必有重赏。”
掌柜和老郎中连声应诺:“是是……”
等这群人走后,小学徒好奇问:“掌柜,画像上是谁啊,长什么模样?”
掌柜看向进店的白衣人,挥手道:“去去,问什么,还不快去招呼客人。”
白衣人进店绕过招呼的小学徒,给掌柜和郎中在台面上摆一朵玉雕白莲:“以后,白莲教护着你们,保你们衣食无忧。”
“多谢,仙侍。”掌柜扯起笑脸,恭敬道谢。
强龙不压地头蛇,朝廷的人怎么可能天天看顾镇上人。
若得罪白莲教,那才是没安生日子了。
*
药郎忐忑数日,隔三差五就会幻想那些人来带走小仙的场景。
每每想到那场面,心像是被揪起来。
他既盼着那些人找来,又怕他们真找来。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决定静观其变。
这日,他不能再留家里空等,背上药篓子进山采药。
晌午时分,绿野仙踪,溪水潺潺。
他背着满当当的药篓子下山,瞥见石桥边坐着个头戴白莲帽的人影。
药郎不想多事,记挂家里小仙还没吃午饭,径直过石桥下山。
“小郎中,留步。”白衣人出声拦他,“听药铺掌柜说你家中收留着一位来路不明的姑娘。你可知她的底细?”
药郎一怔,发黑的目光锐利地刺向白纱帽檐下的面容,似要穿透轻纱看清他的脸孔。这让他想起河童镇上的异教徒。
他没有答话,转身便走。
“你不怕她为你招来死劫?”白衣人又道。
药郎轻嗤,笑出声:“呵,我自幼丧母,父亲因兄长之故,携他离乡治病。我独自一人在村中长大,若不是乡亲可怜,早就饿死病死了。”
白衣人默然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抛去,精准落入他后背药篓:“这是从学海儒门流出的儒医药典,你学会它,比镇上庸医可强多了。
若你想和那姑娘在一起,就离开河童镇,往西南去。
否则,她只会给你引来死劫。”
“你……你知道她的身份,她究竟是谁?”药郎回身望去,却已不见白衣人。他从篓子里摸出那本套着布包的书册,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药郎“啪”地合上书,作势想扔又舍不得。气恼地环顾山野,“喂……你在哪?”
山里传来幽幽回音。
他叹了口气,终是记挂家里的小仙,揣好书册匆匆下山。
*
“咳咳……”
小仙被灶烟薰得不行,逃出草屋,懊恼地踢着半死不活的芍药花,“我怎这么笨,连火都烧不好。等药郎哥哥回来,连粥都喝不上。”
明眸滴溜一转,小仙望向不远处的张婶家,拔腿奔去。
她连拖带拽把张婶请出来,就见自家的茅屋已经烧起熊熊大火。
张嫂“哎哟”了声:“来人啊,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