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开小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子张雨也给安排了进来。

    作为交换条件,江靖川小朋友也背上了小书包,成为了宋小满同学的新同桌。

    一开始,十里八村的听说要办扫盲班,大家伙都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又把自己拉回去“听天书”。

    可当他们听到张尚文列出来的好处,看到张雨板板正正的坐在教室里,大家伙的态度瞬间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别说那些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大娘大婶,就连十里八村有名的高中生“张秀才”,都坐进了扫盲班的教室。

    真是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宋南星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拉着家里其他几个人,也来凑了一盘热闹。

    面对着群良莠不齐的学生,江永华老爷子那叫一个头疼。

    可想想跟自己吃不饱、穿不暖,辛辛苦苦干了好些天活,还瘦了三斤的孙子江靖川,江永华老爷子只能咬一咬后槽牙,硬着头皮上了。

    有着汽车修理工这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扫盲班的人员流失虽然也很大,但好歹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坚持了下来,包括并不限于张雨、“张秀才”、李玉安和宋南星一家。

    拖拉机构造、维修和保养,对于江永华来说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但对于峰山大队的老百姓,尤其是大字不识几个,需要参加扫盲班的老百姓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

    大家虽然都咬牙坚持着,可真正听懂的,也就张雨、“张秀才”、李玉安和宋南星兄妹仨。

    张雨家里有实物可供参考,“张秀才”学历较高,李玉安认真刻苦,他们能搞懂,江永华一点都不意外。

    但宋南星兄妹仨小学都没有毕业,每天也只学上课那一个小时,居然能把这些知识搞懂,那绝对是有点天赋在身上的。

    江永华的爱才之心又双叒叕跳动不已,在“扫盲班”学习结束后,试探性的询问起了兄妹三人有没有意愿到他家开小灶。

    宋南星委婉的拒绝了,但却替宋立夏和宋小满接过了江永华的橄榄枝。

    在扫盲班蹭课,和跟着江永华学习,那绝对是不同的概念。

    宋南星按照峰山大队拜师学艺的标准,准备了六样礼,芹菜(勤奋)、莲子(苦心教育)、红豆(鸿运)、枣子(早高中)、桂圆(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敬意)上了门。

    江永华老爷子硬着头皮收下了,当天就开始上岗。

    江永华老爷子教得认真,宋立夏和宋小满也学得仔细。

    按照峰山大队拜师的老规矩,徒弟还得给师傅免费干三年活。

    于是,江永华老爷子那一间半石头房的缺口,被宋立夏和宋小满用竹子做成的篱笆围了起来,糊上了厚厚的黄泥。

    红泥小火炉搬了过去,兄弟俩捡来的柴火直接把这半间厨房给堆了个半满。

    看到江家爷俩天天吃煮红薯,宋立夏和宋小满更是直接接过了掌勺大权。

    从此,下放三人组总算是摆脱了煮红薯的魔爪,吃上了烤土豆、烤红薯、土豆饼、红薯土豆饼、土豆红薯糕、红薯干、红薯窝窝头、红薯汤、红薯渣丸子、红薯粉条……

    吃腻了的话,还能捣鼓点野菜,或者换点玉米面,运气好还能弄到点米、面、肉,做点别的什么花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