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0章 诗仙李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白,公元701年出生于河西道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先祖获罪逃亡到西域,父亲李客偷偷地逃回蜀郡绵州,定居于昌隆县青莲里,故而,李白自称青莲居士。

    李白自幼发奋读书,五岁能背诵六甲。也就是唐代的小学课本,堪称神童。

    开元三年,年仅十五,竟然能创作出多篇著名诗作,并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小有名气。

    不仅如此,受到父亲李客的影响,李白从小就习武练剑,他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风流倜傥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

    开元六年,隐居山林,一边读书,一边仗剑行走,知识和阅历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为他将来行走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元十二年,李白正式离开剑南蜀郡,踏上了远游天下的道路,先后徒步抵达了剑南首府成都,道教名山峨眉山,然后坐船顺江而下到了巴郡首府渝州。就此走出了剑南,一路游山玩水到了烟花繁盛之地扬州。

    就在他惊叹于扬州的繁华富饶,准备长期定居下来的时候,一场大病突然降临,这一病,让李白不得不暂居扬州将近一年,直到大病痊愈后,李白再次仗剑而行,从扬州坐船沿大运河一路北上,抵达了汝州。

    此行原本是要抵达东京洛阳的,路上遇到了李邕,结识了孟浩然,心情大悦,受孟浩然之邀,去了安陆,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定居于安陆寿山。

    由此不难看出,李白行踪不定,随性而动,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他那富商出身脱不了关系。一言而避之,不差钱呗!

    开元十五年,朝廷下诏:民间有文武高才者,可自荐到朝廷。李白闻讯大喜,这诏令难道就是为我准备的?即刻动身,无果而返。翌年早春,李白游玩江夏,与孟浩然再次不期而遇,两人在江夏一通诗情画意的输出,心中豪情万丈,共同表达了要建功立业的心声。

    开元十七年,八月初五,李隆基四十大寿,举国上下欢庆,朝廷更是把这一天定为千秋节,诏令天下宴饮游玩,狂欢三天。这更是激发了李白的心中豪情,利用三天法定假日,有了合理借口,疯狂地游玩各地,终日通宵达旦饮酒,极尽奢靡浮夸之风。

    酒精仅仅能麻醉一时,不能麻醉一世,终究有酒醒梦散的时候。人道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开元十八年,李白已经三十整,却空有一番激情,始终没有任何仕途突破。不由地为人生发愁。

    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和吃穿住行?如果谁说,他根本就不在乎,那纯粹是胡说!绝对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可是他也有过执宰天下的豪情和阅历;诸葛亮隐居南阳,那是他没有遇到明主赏识,刘备三顾茅庐后,他不是终其一生为了蜀汉政权奔命?所以,儒家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处事哲学无疑是正确的。

    而立之年的李白,如果说依旧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是一点都不信。此时此刻,李白想的最多的估计就是不能再继续逍遥自在下去了,必须振作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