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 喋血腊八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能不说,马玄明是个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将领,他对独孤问俗和李史鱼的精准把控,深入到了骨髓中,马凌虚深感敬佩。

    如果马凌虚嫁给李史鱼,独孤问俗绝对不会参与刺杀安禄山的行动,一来唐廷对独孤问俗比较猜忌,始终没有让独孤问俗感受到大唐朝廷的温暖;二来独孤问俗好不容易在大燕朝爬升到礼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虽然不是安禄山的心腹重臣,但是对于一个曾经在洛阳街头茫然无措无所事事的少年郎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生预期。

    相反,如果马凌虚选择嫁给独孤问俗,李史鱼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跟随马凌虚刺杀安禄山。为何?正如李史鱼自己所言,独孤问俗对他有过资助,同样,马玄明和马凌虚对李史鱼有过救命之恩,也有过鼎力资助,李史鱼能够设身处地为独孤问俗着想,不愿夺其所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他岂能不去帮助马凌虚?

    更何况,大唐朝廷对李史鱼祖上三代恩重如山,太父李藻进士及第得授楚州涟水县丞,父亲李万总同样被朝廷怀恩进士及第得授青州司法参军,李史鱼本人也感受到朝廷恩德,多才科及第,先是秘书省正字郎,接着是长安尉,监察御史,河南府司法参军,要不是遇到奸相**甫和杨国忠打压,他也不会被贬为莱阳丞和朝邑尉。

    总之,不是大唐朝廷的错,而是奸臣当道,他才被迫走进了安禄山的幕府。这么多年来,他也曾悔恨过,内疚过,总觉得如此选择毁了赵郡李氏的数代英明。如果真的刺杀了安禄山,岂不是将功补过,无愧于大唐?

    就连马玄明都说了,李史鱼在大燕朝,也许是个好机会。

    李隆基逃亡蜀郡后,李亨很快便于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称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社稷飘摇人心离散的大唐,他不得不一边吸收自愿投奔过来的唐廷将士和朝臣,一边招降瓦解安禄山的幕府集团。

    颜真卿、郭子仪、张镐和马承光都是他派出去的说客,就连马驭番也充当了招降说客。河东司户参军韩?的回归,曾帮助郭子仪击败了崔乾佑,收复了河东郡。

    还有留守陕郡的叛将杨务钦之所以带领将士归顺唐廷,也是郭子仪让郭旰和马驭番去进攻潼关时,善于做劝解工作的马驭番发现杨务钦的归唐动向,与他保持紧密联系,反复做他的工作,最终促成了杨务钦的回归。虽然杨务钦和接应他的马承光都为国捐躯了,但是,马驭番的劝说还是挺有效果的。

    其实,马驭番在陕郡时,也曾通过杨务钦向李史鱼和独孤问俗传达了李亨招降的政策。只不过,独孤问俗不为所动,李史鱼虽然有些动心,但是杨务钦和马承光的阵亡,郭子仪和马驭番被李亨调到扶风郡参与进攻长安城后,马驭番和李史鱼也失去了联络,降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大唐河南节度使张镐私下向他传话,只要降唐,灵武朝廷会委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摄御史中丞,充河南节度府参谋和河北诏谕使,不能不说,唐廷对他还是充满了期待的。

    李史鱼在大燕朝,虽然身居刑部侍郎,四品大员,但是不在安禄山的核心**圈,与其背负一个叛徒骂名郁郁不得志,倒不如重新回到大唐,清清白白地生活。

    所以,李史鱼的态度最为坚决。

    不过,自从马凌虚主动嫁给独孤问俗后,独孤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