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李治:我要当太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陛下,晋王去了东海池。”

    东海池、北海池、南海池。

    太极宫内的三泓水池,为帝王、后妃们泛舟之所。

    李世民摆摆手:“随他去吧。”

    晋王频繁跟武才人接触,哪能瞒过李世民。

    很久之前,或许李治跟武媚娘见面一两次的时候,内侍张阿难就已经把此事上禀。

    毕竟武媚娘是才人,名义上是陛下之妾。

    只是大唐开放,李世民自己也很看得开,对于儿子喜欢上武才人,并没有太多的看法。

    譬如韦贵妃,最早嫁于隋朝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定襄县主。

    而后才在武德四年,嫁给李世民,生皇十子纪王李慎、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

    还有韦昭容,与韦贵妃是堂姐妹,初嫁王世充长子王玄应,后也是在武德四年嫁给李世民。

    是以晋王喜欢武才人,这只是个小事。

    况且李世民也很看好武才人,他知晓武才人是有几分才华胆识的,若是日后稚奴登基,也能多几分辅助。

    李治兴冲冲入宫,约见媚娘,分享喜悦。

    这等机密之事,武媚娘自然无从得知,听李治说完后,只感觉前路明亮。

    “恭喜晋王,终是等来这天赐良机。”

    李治也很是欣喜,道:“还请媚娘助我,看看这其中还有什么缺漏之处。”

    武媚娘略微沉吟,而后认真道:“查探太子潜兵之事,晋王一定要万分小心,最好不要亲自出现。”

    李治皱眉:“若不亲自出面,岂是畏首畏尾,如何能得父皇欢心。”

    武媚娘劝说道:“晋王可不要忘记了,当年玄武门之事。”

    李治不太明白:“媚娘这话何意。”

    武媚娘神色严肃:“难道晋王忘记了,当初陛下在玄武门,弑兄杀弟,才逼得先皇就犯。”

    “是以晋王定要提防,太子狗急跳墙,须知便是陛下,都要暂避太子锋芒,辽东精锐,晋王是见识过的,并不比宫廷禁军差,且太子手中有火炮,陛下都要小心谨慎,先行突袭,再行围困之事。”

    “然太子军队初时必然凶猛,届时破玄武门后,太子找不到陛下,那是否会如当初陛下那般行事?”

    “若晋王与魏王皆入太子之手,陛下又当如何。”

    听到这话,李治突的一慌。

    是啊,要是太子抓了他跟魏王,甚至是杀了他俩,父皇会如何选择。

    就想他当初在朱雀大街想的那样,等魏王对太子下手,他就对魏王下手,届时父皇嫡子就他一人。

    太子就不能这么做?

    不,太子一直想这么做。

    当初他还没入长安时,太子曾经就让心腹纥干承基,刺杀过魏王,只是魏王刚好躲避开来。

    后来太子得势,也没想要放过他们。

    在东征高丽之际,太子攻破辽东城,得了大军兵权后,当时他就跟魏王急忙逃回长安,就是怕太子在辽东强行下手。

    而在长安,有父皇庇佑,只要没有彻底翻脸,或无法同时杀他二人,太子就不会下手。

    可现在不同了,太子要起大军造反,届时数万大军必然横行长安城内,魏王尚且不知,要是他落入了太子手中,肯定性命不保。

    “还好媚娘教我,否则将成大错,悔之晚矣。”

    李治很是庆幸的说道。

    如果不是今天见了媚娘说了此事,到时候查探太子潜兵之际,李治为了向父皇表功,是真打算自己亲自出面的。

    现在看来,虽说自己躲避,或许会让父皇有几分不喜。

    可至少能保全性命。

    没了性命,那就什么都没了,指不定还会让太子得逞。

    武媚娘轻声道:“奴家自然要为晋王考虑,且晋王不必为陛下那边心思担忧,太子若是找不到陛下跟晋王,定然要拿魏王出气,那等局势,一气之下斩了魏王,也是寻常。”

    “若有那等事,陛下不会因此怪罪晋王,反而会认为晋王懂得识得时务,懂得保全自身。”

    这么一说,李治顿时又开心起来。

    “还得是媚娘让我欢喜。”

    这下都没后顾之忧了,李治反而是期待魏王落入太子手中,那样只要陛下平定太子,连跟他夺嫡的人都没了。

    作为父皇唯一嫡子,这太子位,只能是落入他的手中。

    李治感觉,这一趟来见媚娘,简直太值得了。

    只是李治跟媚娘尚且不知,旁边墙外,一小宦官正在听墙根,听到此处,面色大变,慌忙踮脚匆匆离开。

    这小宦官,是魏王的人。

    魏王李泰作为李世民偏爱的嫡子,在宫中自有耳目。

    李治以为他跟武媚娘的事情隐秘,实则知晓之人已然不少。

    李世民知,李泰知,李承乾知。

    或是说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重臣亦知。

    只是大家都没当回事,毕竟大唐风气开放,李治勾搭陛下小妾,那是皇家内部事,算不得什么。

    然魏王李泰,早就安排人盯着武媚娘。

    魏王府中。

    李泰自然不知道李世民的谋划,也不知道太子调辽东之兵潜入长安。

    现在的李泰其实很尴尬,自从褚遂良的事情发生后,就不怎么得到李世民的重视,甚至后面多次君臣议事,都没有叫褚遂良了。

    这意味着褚遂良正在失去李世民的看重。

    毕竟强买强卖之事,太不地道,原谅归原谅,可要说心里没有芥蒂是不可能的。

    而魏王党看似声势浩大,在陛下近臣这边,却没什么人。

    褚遂良还是后边因为五姓七望,才得以支持魏王。

    先前房玄龄是有过一段时间,可李泰也不知怎的,房公对他又不怎么感冒了。

    尤其是在西突厥入侵后,连房遗爱都几乎不来魏王府了。

    这也让李泰意识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看似没证据,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这让他很是后悔。

    不过这些事,只限于少数人知晓。

    宫里的小宦官还是对魏王很忠诚的,在多数人看来,魏王是太子最有利的争夺者,关键是魏王给得多啊。

    况且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投靠魏王,为魏王探听宫廷消息。

    而当小宦官把听到的消息,传到魏王府中时。

    李泰顿时慌了神。

    他完全没想到,长安局势突然之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段时间,李泰还一直琢磨着,怎么去得父皇欢心,又怎么去压制太子,再行夺嫡之事。

    且根本就没有太把晋王放在心上。

    谁知,风云突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