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玄武门最后的厮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玄武门内。

    李世民已经带领了大军前来。

    “是陛下!”

    “陛下来了。”

    先不说两万余禁军的支援,单单是李世民的出现,就让玄武门的守军士气大涨。

    这可是陛下亲临。

    所有的将士都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的勇猛都能被陛下所瞧见。

    玄武门前,原本还有些往后退的情况,随着李世民的到来,众人就像是打了鸡血那样,顿时变得精神奕奕。

    竟是把辽东兵往前压制许多。

    远方高台。

    一直关注着城门情况的李承乾,顿时就发觉了不对劲。

    禁军的异常,说明肯定出现了其他情况。

    李承乾微微皱眉。

    按理说现在他这边并没有优势,虽是在打城门,却属于是劣势方,颇有几分困兽犹斗的意味。

    可禁军这等情况,可以猜测肯定是增兵了。

    “不仅仅是增兵,殿下。”

    “如此景象,或许是陛下来了。”

    旁边杜荷接过李承乾的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阵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望远镜这等造物,杜荷也是惊奇得很,可惜想要找到纯色透明的水晶太难了。

    单单这两片水晶的价值,就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更别说打造出这等战场神器。

    李承乾沉吟着点头:“能让禁军士气如此高涨,确应是父皇亲临了。”

    只是李承乾也有些想不通,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

    当然,三千火枪兵已经冲锋城门前,不可能停下来。

    耗费了如此大的代价,才换来如此的时机,只能是打了。

    玄武门下金鼓齐鸣,李世民勒马立于玄武门后的阁楼之下,玄色大氅在夜风里猎猎作响。

    之所以是这个位置,也是防备太子火炮,能迅速进行躲避。

    这火炮轰出,可是六亲不认的。

    长孙无忌看着前压的禁军,开口道:“陛下亲临,军心大振。太子辽东兵虽精锐,却终究难敌陛下天威。”

    房玄龄轻抚银须,目光透过战场凝视远处玄武门。

    辽东兵正与禁军短兵相接,前排士兵举着盾牌推进,弓箭手在后方不断放箭压制,但阵型已显凌乱。

    “未必!”

    房玄龄忽然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忧虑,“太子敢这般强攻,绝非莽撞行事。这看似混乱的攻势下,定藏着后招。”

    长孙无忌挑眉,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房相多虑了。太子兵马已显疲态,又损失了如此多的人马。如今陛下带来两万禁军,兵力上我们已占绝对优势。只要稳扎稳打,太子必败无疑。”

    房玄龄却微微摇头,指向战场东侧:“无忌兄看,太子军每次攻势受挫,便迅速后撤重组,绝不恋战。这说明他们受过严格训练,且在等待时机。若我军贸然追击,很可能踏入他们设好的圈套。”

    李世民侧耳倾听,微微颔首:“房卿所言极是。太子身边苏定方等人,皆是有才能之辈。他们不会将胜负押在这强攻之上,必定还有隐藏杀招。”

    房玄龄望着远处厮杀的战场,喃喃自语:“太子虽有勇,但在大局谋划上终究稚嫩。他不知陛下仁德,天下归心,仅凭这点兵力,即便藏有后手,也难改败局。只希望他的后手不是玉石俱焚的毒计,否则这长安城,又要生灵涂炭了。”

    长孙无忌沉声道:“无论太子有何手段,我们都已做好准备。此战过后,大唐必将迎来真正的太平。”

    李世民却沉默不语,目光中既有对儿子谋逆的痛心,也有对平叛的坚定。

    这场玄武门之变,不仅关乎皇位的归属,更关乎大唐的未来。若不能彻底平息叛乱,必将动摇国本。

    随着李世民的一道道命令下达,战场局势逐渐紧张起来。禁军在李世民的鼓舞下严阵以待,而太子的辽东兵也在不断调整部署。

    正当李世民调兵遣将,战局看似逐渐明朗之时,李承乾突然举起手中的令旗,狠狠挥下。

    三千骑兵,迅速冲向城门。

    他们手持造型古怪的长杆兵器,很快抵达玄武门下。

    “那是何物?”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望着远处那些奇异的兵器,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房玄龄脸色骤变,他虽从未见过此物,但凭借多年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寻常兵器。

    “陛下,小心!太子军中恐有奇物!”

    话音未落,只听“砰!砰!砰!”

    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如惊雷般炸响,数十道火光从那些长杆兵器前端喷射而出。

    冲在最前方的禁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人仰马翻。

    铅弹穿透皮甲,在士兵身上留下血洞,惨叫声此起彼伏。

    原本士气高昂、稳步推进的禁军阵列,瞬间被这股恐怖的火力撕开了巨大的缺口。

    火绳枪的威力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如果面对的是铁甲,就显得有些欠缺。

    但数万禁军,也不可能全都是铁甲,明光铠这样的军备,哪怕是在禁军中,也必须要有一定官职才能穿戴。

    大部分禁军的主要甲胄,还是以皮甲为主。

    李承乾的火绳枪,可不是那么简单,而是经过了细致的改良。

    传统的装弹流程,是倒火药、装弹丸、压实,单次装弹需一分钟以上。

    而李承乾这批火绳枪,已经是制作出了铜质底火壳,类似于早期的定装弹。

    最麻烦的密封问题,暂时是用动物肠衣制作。

    再就是简易版本的膛线拉刀,精度自然达不到后世的水准,但放在这个时代,肯定是足够用的。

    在这大军之中,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瞄准,主要还是体现一个火力压制。

    火铳骑兵采用的自然是‘三段式’射击。

    由于定装弹的缘故,装填弹药的速度非常之快,不过十来个呼吸即可。

    前排的火光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如果只是几把火铳,效果还不会很明显,毕竟皮甲也能有一定的效果。

    可上百火铳接连不断的射击,这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玄武门阻碍了火铳兵的发挥,不过随着禁军不断后撤,火铳兵的空间越发开阔,后面更多的骑兵能够参与进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火铳兵前就更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