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偏滤器的改造方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噢噢,好,那我先去看资料了。”

    任小玲干劲儿十足,拿着资料离开。

    “啧啧,时间过得真快啊。”

    “已经不是需要自己手把手教使用设备的那个学姐了。”

    对于任小玲的能力,他倒是一点都不怀疑。

    据他所知,自己这位学姐这些年可做过非常多不错的项目。

    许青舟感慨着,又把王思冬叫进来,让她帮自己预约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和电气高压实验室。

    最后,没浪费时间,完善局部模拟测试的方案。

    “重点就是测试刮削层对液态金属流动的导流效果,以及液态金属在热负荷下的覆盖稳定性。”

    “液态金属的话,采用铋锂共晶合金(Bi-Li)及液态金属锡(Sn)。”

    第二天,许青舟和任小玲就投入实验,他亲自负责了第一次前驱体的制备和整个实验过程,算是给任小玲打个样,随后的实验就交给任小玲。

    8月24日。

    任南院士来到许青舟的办公室,在许青舟对面坐下后问:“听说你在测试液态金属?”

    “对,想看看这玩意用在偏滤器里边有没有用。”

    “我看普林斯顿似乎有这样的研究,但都停留在概念上,现在貌似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际案例。”

    “对,难度挺大的,所以我打算先进行模拟,看有没有可行性。”

    一边说着,许青舟一边准备倒茶。

    “茶就不喝了,这是我们做出来的磁流体动力学分流技术方案,你看看。”

    任南教授把u盘递上来。

    “联合小组又进行了两轮实验,和你预估的一样,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的耗能已经达到了总装置的16%。”

    任南继续说道:“并且,聚焦后的中子束在增殖层局部区域能量通量提升80%,很容易造成包层材料局部熔损。”

    “我和郑教授商量了一下,想先放掉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的方案。”

    “我没意见。”

    许青舟说。

    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工程难度大,需要在真空室外部增设超导磁透镜阵列,其磁场分布必须与负三角位形的外扩磁场精确匹配。

    “好,你先看看方案,有问题我们再改。”

    任南感慨着,这可能就是拥有一位顶级数学家支持实验的好处,顶级预判,省去了相当多的麻烦。

    他也没浪费时间在这里,起身先离开。

    许青舟则是慢慢地翻阅方案。

    1个小时悄然过去。

    他在方案上签上字,让王思冬给任南送过去。

    姜还是老的辣,任院士不愧是夏国可控核聚变第一代的工作者。

    他亲自负责的方案写得很细,囊括了许青舟提到的中子通量分布优化设计,增强热管理等等,甚至还添加了许多亮点,比如在真空室内增设反向涡流线圈,主动引导粒子流远离薄弱区域,还有一些散热技术。

    “磁流体动力学(MHD)分流技术除了能影响到氚增殖比(TBR),似乎还能和我们正在做的液态金属协同,进一步提升偏滤器的性能。”

    许青舟眯着眼,觉得大有可为。

    “前提是,液态金属方案有搞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