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三十五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舅一看文章的字迹就知道不是自己儿子写的,当即怒喝一声让章集跪下了。

    第二天就听说章集被揍了一顿,得过几天才能继续上学了。

    只是虽然不用在学堂里听夫子之乎者也,大舅还不忘叫人把他的课业带了回来,所以说作业还是要写。

    羡予这边则是在调查那日替章集作文章的青衣男子和那座私塾。

    私塾所在街区较为偏僻,面积也不大,门口甚至连个牌匾也没有,延桂那日是隐秘地翻墙才能探查一二。

    又过两天,羡予已经基本掌握了无名私塾的情况。

    这座无名私塾只有一个夫子,叫林孝通,号半山居士,如今大约四五十岁,租下了这荒僻的小院教书,已经快十年了。

    周围邻居对林夫子的印象都很不错,说他是个清正的文人,只是太过死板,教那么多学生也没赚几个钱,过得太过凄惨。

    林孝通早年间并没有这么清贫,他是崇安二年的举人,但后来考了三次春闱都没考上,或是时运不济,或是和审卷大人理念不合,便也不考了,干脆回乡教书育人。

    大梁在州县都设有官学,但其中的学生大多为贵族子弟或来自富贵之家,属于权贵阶层。章集便是在县立学堂读书。

    平民子弟若想入官学,需得是成绩非常优异的青年才俊。替章集写文章的那名青衣男子,名叫项颍,便是从县学退学的,因为同窗看不起他的粗布衣裳和因干活留下厚茧的手,时常欺辱他。

    项颍从县学退学后便加入了林夫子的私塾,因为这里学费要得非常低廉,几乎就是做个样子。所以在这里读书的,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不得不说,林夫子在教书上的水平,比他自己读书高多了。十年间,在这所无名私塾读过书的人中出了五十余名秀才、十二名举人,还有一个贡士。功成名就的学生们依然记得恩师,不忘反哺私塾,但林孝通从不藏私,捐助的钱财又全部用在建设私塾和置办书籍材料了。

    虽然室内学生看着不多,但实际上往来士子数目不容小觑。许多学子慕名而来,但资费不够久留,学几个月便离去了。林夫子非但不劝阻,甚至十分支持。

    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能教的也有限。几个月的限定时间,会让他们更加用功地汲取知识。”

    这些游学而来的学生们都说在林夫子处受益良多。

    林夫子没有官职,收的学费又低,为了办这家私塾,他常常要自己补贴,有时还要替实在家徒四壁的学生筹集赶考路费,过得捉襟见肘的。

    所以项颍这些跟着他最长时间的学生,就会想办法赚点外快,赚来的钱便充入私塾公用。而官学那群纨绔子弟便是最快的来钱方式。

    今天他又接了一单,他在县学那群权贵学生之间的“口碑”不错,还有人会把他推荐给同窗。前日在书铺旁边交付的那单便是初次被推荐来的。

    项颍没说出来的是,这种“当枪手”的挣钱方式还能满足他隐秘的自傲心理。看吧,瞧不起我又如何,从官学退学又如何?我的文章依旧是最好的。

    袖子里揣着一本新的县学课业本,项颍心情很好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