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章 天杀的胡金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团年饭后,送走了各单位的人员,吴尚荣单独给文校长、卫老师、丁老师三家人每家人准备了二十斤白酒,五斤药酒,每家人100元钱的红包。

    文校长等人说酒可以收,红包不能收,你这是创业阶段,要节省开支。

    吴尚荣说:“我家遇到天灾人祸时,叔叔阿姨们出钱又出力,如今当侄儿的好容易咸鱼翻身,办起了酒厂,赚了一点钱,略为对你们表示一下有何不可。”

    “不瞒几位叔叔阿姨,我如今不但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除了工人的工资还有盈余。”

    “马上初四、初五两天又要出一批酒了,所以维持酒厂的开支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想侄儿有难时,你们每家伸出援手,给侄儿20元做医药费,我们母子可没有拒绝。”

    “因为我们把你们当亲人,有困难时接受你们的资助天经地义。”

    “但如今侄儿比你们更富裕了,反过来又资助你们,也是天经地义,除非你们不把侄儿当亲人。”

    听见吴尚荣如此说,加上江沁兰在一边相劝,三家人只得将红包和酒收下。

    送走了三位恩师,吴尚荣又给吴定怀家、吴尚兴家、吴尚宽家每家发了300元奖金和10斤白酒。

    并对他们说,酒过年不够喝又回酒厂来拿,反正是咱们自家的酒,不用忍嘴。

    将他们三家人送走后,剩下三位舅舅家,四个叔叔家,加上江沁兰家和他家,吴尚荣又给每家人发500元过年钱和20斤白酒。

    吴尚荣对叔叔和舅舅们说,年前一直没有资金,动手建酒厂的时间迟了。

    明年过年离现在还有一年,一个月纯赚四五万,明年至少可以获利五十万。

    若是如此的话,明年每家人至少发五千元过年钱。所以钱用不着存,只要酒厂在一年,咱们今后就不再缺钱花……

    三个舅舅和一个表哥是除夕的早上回的家,兰子姐也回家团年去了。喂猪的妇女只是按时来喂猪,过年期间不住酒厂。

    这样除夕这天,酒厂就暂时只剩下吴尚荣他们老吴家五家人了。

    五家人,大人孩子加起来也有二十来个人,过年一样的热闹。

    早上和中午吃的是昨天招待客人后剩下的饭菜,下午才另外煮团年饭。

    吃了中午饭后,吴尚荣带着尚锐和尚光去镇上卖鞭炮。

    三人走到百货公司,把鞭炮选好,卖来放进背篓里从百货公司走出来,就在门口碰到一位彪形大汉,身高与江永亮差不多。

    这是吴尚荣老爸教过的学生,叫尤良星,吴尚荣叫他尤师兄。

    这也是吴尚荣两辈子都忘不了的恩兄。

    他和吴定怀、文校长、卫老师、丁老师等人,都是对吴尚荣家有大恩的人……

    …………

    事情还得从吴尚荣七岁那年的年终决算说起。那年春天他爸爸死了。在那个非常的年月,一切都有些乱套,制度也不健全。

    所以,他爸爸死时,他们两兄弟没有领到一分遗属补贴。

    他爸爸死后,本来就身体不好的吴妈妈因为独自支撑家庭,又气又劳累,身体更差了。

    这一年吴妈妈经常卧床不起,不能参加集体劳动。因此,这一年他们家的工分最少,补给生产队的钱最多。

    往年决算,吴尚荣家虽然是倒补户(家庭成员挣的工分钱不够生产队分给的粮食钱,要倒拿钱出来向生产队买粮吃的人家),但他爸是中心校教导主任,一个月好歹有四十多元工资,区区三十四元的倒补钱,一个月的工资足够了。

    所以,他老爸在时,没有谁敢说他家是吃软饭的倒补户,是靠别家干活种粮养起来的人家。

    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是,他老爸是全村第一个能考上师范的大学生,是唯一能走出山村去当老师的人,且大小是个官,怎么说都是全村人的骄傲。

    可是,他老爸死了后,过去那些刻意奉承讨好他家的人,就换了一副嘴脸,成了专门践踏他家的人……

    所以,吴妈妈江文英决定自己一定争一口气,一次性就把倒补的钱交清,免得到时受别人的猪气。

    为了这天能尽快把倒补生产队的钱付上,吴尚荣的老妈头两天就把家里唯一能值一点钱的年猪赶到镇上卖了。

    吴尚荣家猪是卖给镇上供销社腊肉房的。

    过了趁秤后他妈妈拿着发票去找供销的出纳员胡金权拿钱时,胡金权对他妈说,今天的钱付完了,你把发票给我,你明天或后天来拿钱。

    吴尚荣的妈妈当时多了一个心眼,没有把发票交给胡金权。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