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群众的力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下午五点,尤良星班上的几十名同学到了!

    文校长、丁老师、卫老师发动的200多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到了!

    吴家寨的300多青壮到了!

    600多人在公社的坝子里会齐了,让代主任代川华拿话出来说。

    代川华开始仍然嘴硬,为自己的小舅子开脱:“双方各执一词,查清楚了再解决。”

    代川华的这句话把吴定怀惹毛了:“姓代的,我们尊重你是个领导,才先通过你出面解决。你如果不解决,老子们吴家今天就把胡金权家踏平!”

    “不过要是真闹出了人命,我们几百人背一条人命,坐得了几天牢房?”

    “官方你一个人背就不一样哦,你是一把手哈。”

    尤良星道:“干!你们吴家人冲前面,我带着同学紧跟上。”

    “我也舍了这个校长不当了,带着学生们一起上。”

    “要出大事了!今晚胡金权不把钱拿出来,走不到干净路。”

    文书在代主任耳边一阵耳语。

    “胡金权,你这个烂舅子!你一天不让我给你揩屁股你就难受吗?”

    “现在我问你,你今天是要钱还是要命?”

    代主任迫不得已问站在身边的小舅子。

    “要命,要命,我马上把钱拿出来。”

    “不,我不同意。”唐婆娘吼道。”

    “你这婆娘怎么不讲理呢?是钱重要还是你男人重要?”

    “讲理?你来睡人家的时候何时讲过理?”

    “你……”

    …………

    吴尚荣家卖猪的钱,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要回来了。

    但是年猪卖了,吴尚荣家一家子如何生活?

    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不沾一点油荤吧?

    亲帮亲,邻为邻!咱自个儿帮着自家人。

    还是自家叔叔婶婶好啊——

    各家杀年猪时,不仅把他们母子四人喊去吃一顿,还每家送他们三块三四斤重的腊肉。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叔叔婶婶们真的是情深意重啊!

    第一年的粮食钱解决,可第二年,第三年,连续这十来年怎么办?

    老奶奶把几个儿子找来:“娃儿们要想一个长久之计,不能年年让你大嫂家都没有年猪呀。那孙子们一年肉和油吃得太少了,长不高啊。”

    二叔与几个兄弟商量:每一年,每家送300分工分给大嫂家,再让他们家喂一头牛又增加1000分,就基本上不会倒补了。

    听说每家要宰300分给大嫂家,婶子们不乐意了。

    说穿了工分就是粮食,就是钱,这年头大家的家庭都不宽松富裕,几个婶子听说后都给叔叔们怄气。

    “儿媳妇们啦,为人可要记亲情啦!你大哥在世时,你们去镇上办事,饿了哪一次不是他出钱买给你们吃,哪个家娃儿病了,不是他出钱来看病?过年哪个家娃儿身上穿的一套新衣裤不是他出钱买的?”

    “前些年,吴家寨哪个不羡慕你们有个好大哥?”

    “娘呀,别说了。大哥的好处我们都记着呢,我们只是一时想不通。宰去吧,不就是300分吗?”

    第二年,四个叔叔送的工分,加上为了一头水牛的工分,总分一下子翻了一倍多,年终决算时终于甩掉了倒补户的帽子,还进了一元五角钱。

    二生队的人都说这吴家几兄弟硬是团结呀……

    粮食钱的问题解决了。但总的说来吴尚荣人平工分还是偏少。

    工分低,分的粮食就少,有些年收成不好家中的粮食就不够吃。

    叔叔婶婶们劳动量大,食量也大,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呀,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吴尚荣还有外婆,还有舅舅啊。

    谁说嫁出去的闺女就给娘家没有关系了?

    外婆和舅舅们时刻挂念着他们一家子呢?

    外婆家住在更偏远的山区,属于另一个乡,那里土地多,杂粮多,有余粮。

    舅舅们来牛池镇上赶集时,翻山越岭,从将近50里之外把粮食背来放到镇上的亲戚家。

    吴妈妈赶集时又把粮食背回自己的家中。

    红薯成熟背红薯,洋芋分了洋芋。

    玉米、小麦、黄豆,一年三个舅舅轮流背来三四百斤粮食,这样才保证了家中不至于断吹。

    才保证每年可以抽少量余粮喂一头小一些的年猪来吃。

    吃水不忘挖井人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吴尚荣认为,也许老天爷感觉我上辈子没有真正报答过叔叔们,舅舅们的大恩。

    没有真正报答过文校长、卫老师、丁老师、龙良星、怀三伯以及众多家乡父老的恩情,让我再活一世来偿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