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奉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实没啥稀奇的,汴京老百姓种地好手多的是,只是缺少一些好种苗。

    蔬菜种子、花苗、鸡崽、蜂箱,若有河流,加上莲花和鱼苗,凑齐后,她指挥农户们干农活就行了。

    现在三冗很严重,冗官、冗军、冗费,开源节流很重要。

    虽然朝廷各个办事单位院子里都种了蔬菜花果,但是据说还没有像周云初弄的那般充实。

    赵佣打算看看周云初的效果,结合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再在汴京城推广。

    既能供给各个单位的食堂,盈余还能充公费,更重要的是,让这帮闲人有点事可干。

    尤其是军营,即使他裁员了几十万军队,但是全国仍有八十万。

    禁军平常闲着无事就是吃酒斗殴,前几日还有禁军跟大相国寺的和尚为了一个妓子,争风吃醋,都闹到御前了,真是不成体统。

    看他们闲的,赵佣很是无语。

    西郊军营里都有几十乃至上百亩地,都给朕好好种地去。

    赵佣凝视着她,这细胳膊细腿的,怎么就喜欢种地,八成都是她指挥别人干,燕驰跟护眼珠子似的,哪里舍得她真下地干活。

    “你把这件事情干好了,利国利民,为国分忧,到时候,朕赏你块地。”赵佣先画个饼。

    大宋不反对土地兼并,赵官家是大宋最大的地主和商人,税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商人地位提升不少,甚至宰执家里都有人经商。至于官家的土地,那就更多了。

    周云初还记得赵佣上次还欠她一个心愿,嘴上谦虚道:“为官家分忧,是民女的荣幸。”

    冯押班不禁抬头瞄了她一眼,周云初这脑子,终于长进了。

    其实并不是,周云初自己手上的园子不少。

    何况一亩地价两贯多,哪怕一千亩的园子,也就两千多贯,她还买的起,何必占赵佣这点便宜。

    赵佣其实想看看,经过她的手,单亩产出到底有多少,毕竟天下老百姓要靠着土地吃饭,一旦单亩产出提高,国富民强。

    昔年,真宗引进占城稻,耐寒、两熟,高地薄田都能种植。亲自在皇宫御苑试种,成熟时,召集百官围观。

    二十石稻谷在福建试种,再从福建取三万斛稻种,推广到两浙路,良种良法,告知老百姓具体栽培方法。

    太湖流域稻麦两熟,亩产三石,成就“苏湖熟,天下足”。

    老百姓吃饱了饭,人口剧增,被老百姓颂扬了多少年。

    连带着海外贸易跟着沾光,泉州商船把占城稻改良的“广南米”卖回越南,赚的盆满钵满。

    如今朝堂上,新党旧党吵来吵去,利民害民翻来覆去的争论,法再怎么变,还不如眼前这位,她种地,提高亩产,切切实实的利国利民。

    赵佣想到这里,不禁多看了她一眼:“先给你拨一千贯经费,不够你再找朕,要买种苗、雇佣农户,你自己看着办。”

    周云初一听,赵佣这是给自己找了种地技术顾问,好家伙,又打一份工。

    只得安慰自己,就当做慈善了。

    ?????

    初夏的阳光,晒的人脸上红彤彤的。

    赵佣指派了司农司的两名小吏全程跟随周云初作记录,带着一帮禁军家属,在几个园子之间来回奔跑。

    汴京周边河流多,稻田不少,眼下正是稻苗疯长的时节,稻田养蟹、稻田养鱼。

    周云初带着众人跑去景福园,先让人把稻田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