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修订宗学(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直接烙印在早就准备好的宣纸上。何道哉等人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
只有在陆宁儿卡顿或者犹疑的时候,他们几个才会偶尔开口。
或集思广益,或灵光一现提出新颖的看法。
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就连叶凡也不例外,偶尔也能提出一些他自己的疑问。
在解答他这些疑问的时候,陆宁儿则能更加清晰的理清需要走的方向和路线。
公孙玥看着眼眸里仿佛有无限神采的陆宁儿,生平头一次对除了陆承安之外的他人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想法。
陆宁儿过完年,也不过才十一岁,还没满。
可这么一个小姑娘口中阐述的文道学问,却让她这个一向被称为才女的刺史千金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原来那些看似简洁的典籍经文,竟然还有这样的深意。
原来一些她曾苦思冥想甚至越想越深,深到自己都走不出来的学问,竟然这么直白,只是自己思考的方向完全不对而已。
原来一个人的心思,竟然能纯净光明到这种地步。
渐渐的,公孙玥的内心从参与辅佐修订宗学的想法转变成诚心学习增进学问的好学之心。
不只是他,申启、叶凡、赵云缨和陈钦笃更是如此。
就连何道哉和李仲明这两个师兄偶尔也会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心中不禁感慨,几年没见,小师妹真的已经长大了。
陈渊则相对好一些,毕竟他与陆宁儿朝夕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陆宁儿学问如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陈渊还记得,上次先生回家,他有一个关于《庄子》之中老聃反讽孔夫子的道、儒之悖,始终想不明白,于是便求问先生。
直到先生给他解惑之后才幡然醒悟,而他的修为也就是那时候直接从六品跃升到了五品。
可当时同样的问题,先生问陆宁儿时,陆宁儿却没有半点疑惑,反而笑言,说他是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所以才会自寻烦恼。
先生送他四个字——借假修真。
但却说这四个字对宁儿没用,因为她本性天真,自然天成,即得真我,又何须再借假而修?
而那时候的宁儿,也才刚刚六岁而已。
这也是为何他们几个师兄明明读书的时间都比宁儿长,见过的世面也都比宁儿广,可却依然心甘情愿以宁儿为首,完成这次修订宗学的任务。
要知道,这对于天下学子来说只是修订宗学,但对于他们这样的文道修行者来说,却无疑是一份天大的机缘。
只要能顺利完成这件事,将来甚至有可能以此得道,成就文道圣位。
他们不想吗?自然想。
但他们知道,陆宁儿绝对比他们更加合适。
......
修订宗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陆宁儿几人想要修订的可不只是北齐一家之学,他们有更大的野心,希望这次宗学的修订在将来甚至能够成为天下之学。
天下诸国皆以这一套学问作为文人学子的圣典。
所以每一字每一句,都需要反复的推敲琢磨。
而且也并不是只靠他们九个人就行,这毕竟是北齐国学,天子以及北齐朝廷诸位大臣一样也要参与进来。
其中曾被陆宁儿气到吐血跌境的周旦也是参与进来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