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立科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册封一些生前德高望重之辈为官道护法神的神位,守护官道上的行人安危。

    并传令雁回山的驱鬼天师,辅佐这项工程的修建。

    只是北齐疆域万里,想要将所有的官道全部覆盖,一两位神明册封根本不够用。

    所以这也注定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开始去做,一代一代人不断的努力,这件事迟早有完成的那一天。

    除了官道之外,水路同样需要开发。

    江神河伯的作用也就因此体现了出来。

    或许一开始陆宁儿他们都没想到,因为修订宗学,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竟引得整个北齐掀开了一篇崭新的篇章。

    天子也常常庆幸,当初幸好被国舅李天策骂醒,他摒弃了猜疑之心,坚定的选择了陆承安的文道。

    这才有了北齐国运隐隐勃发的趋势。

    这些千秋万代的功业若真的在他的手里完成,毫无疑问,他将来必定会成为北齐史上仅次于开国先祖的一代圣君。

    宗学的修订时间跨度拉的很长。

    从兴隆五年的三月阳春,一直延续到兴隆六年的五月仲夏。

    前后足足跨越了一年两个月的时间。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整理和修订,最终终于整理出一整套供天下学子进学的宗学。

    以儒家之‘仁’作为根本,塑立读书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崇尚孝悌、忠勇,明经治学,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以自强不息为自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格物致知,修良善之心,从心而动,知行合一。

    在儒家之学的基础上,设立分科,摘取道家部分经义,提升思维高度。

    取法家核心言论,定天下规矩,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山门修行者,一视同仁。

    以墨家兼爱为旁门,融入儒学核心之‘仁’,兼爱天下却依然保存有亲疏之别。

    更有数术、骑射、琴棋书画等等分科,暂且不表。

    不仅如此,陆宁儿几人还根据曾经陆承安讲过的一些制度,在北齐自举制的基础上延展出科举制。

    所谓科举,分为明经科、策论科、道法科、武科等等...

    从最底层的县学开始,设童生试,童生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县试和乡试。(因为是不同世界,所以与现实中科举制度会有所不同,大家不要较真。)

    童生考过了乡试之后,便能取得秀才功名。

    随后各府再设立府试,为三年一次,只有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府试。

    通过府试科考便有举人功名。

    获得举人功名者已经算是北齐读书人中的翘楚,能享有一系列比如免除徭役,减免赋税等等福利。

    府试的次年,天下举子齐聚京都,于扶龙学宫参加会试大考,由天子亲自主持评卷。

    通过者便为进士。

    一甲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其余者有天子门生之身份,从此平步青云,一跃龙门为人中龙凤。

    而扶龙学宫在这其中的作用尤为重大,因为扶龙学宫必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前往天下各地传播宗学。

    陆宁儿不喜大先生这个称谓,便奏请天子,希望将大先生之称改为大祭酒。

    意为礼乐祭祀的主持者。

    天子应允,从此之后,扶龙学宫再无大先生,只有大祭酒。

    而陆宁儿便是北齐,乃至整个天下第一位大祭酒。

    如此改天换地的举动完成,作为天道文脉,又岂会没有表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