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传旨,赐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小许?”

    “干爹,儿子在!”

    御马监掌印看着走路已经恢复正常的许大监轻声道:

    “昨日快马进京城,余令今日会到京城,你带人去迎接一下,记得,是当日你带着的那一群人!”

    许大监知道干爹这是让自己去冰释前嫌了,闻言赶紧道:

    “儿子立刻出发!”

    “嗯,态度好些,若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可以对他妹妹好些,他妹妹也来了,余令最疼他的这个妹子!”

    许大监闻言松了口气:

    “儿子知道!”

    “知道了就去吧,过去的事就过去了,王承恩那边干爹已经打了招呼,他说他的弟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别的话许大监信,但余令不是小肚鸡肠这句话他是不信的。

    他余令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会让自己割麦子?

    到现在许大监还在想寺庙的那个浑人。

    他不信那个叫做肖五的打人是没有人指使的!

    没人指使傻子能打人?

    “儿子明白!”

    “去吧!”

    许大监走了,一直待在宫里没回长安的顾全也准备出发了。

    他要代替小老虎和东厂这块去接余令。

    “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小老虎拱了拱手:“麻烦顾公了!”

    顾全摆摆手笑道:“好好当差,别走神!”

    王安也知道余令来了,服侍着皇帝喝完药,见万岁爷今日心情还算不错,王安不着痕迹般低声道:

    “爷,余大人进京了,我想他一定回来见万岁爷,他若是来了,奴需要把他留下来么?”

    万历睁开了眯着的眼,想了一下才知道王安说的余大人是谁。

    想到是偷碗的小子来了,万历淡淡道:

    “他今日来,说明他这个臣子是把我这个要死的家伙放在了心里,就唤进来,他若明日来,就打发走,朕不见!”

    这是万历的突发奇想,他想看看余令到底是真忠,还是和他们一样。

    见皇帝望着自己,王安心里咯噔了一下。

    王安知道,所有人今日都不能离开这里了。

    都说帝王心难测,果然如此,来京立即拜见皇帝竟然成了考验。

    看来朝中文人的那些话还是让万岁爷不开心了。

    走到门槛处王安淡淡道:

    “日落之前谁也不准离开养心殿!”

    小老虎猛地抬头,他有种不好的预感,跟着众人齐声道:“是!”

    说完这些,王安走了回来。

    继续半跪着,继续轻轻揉捏着万岁爷那不舒服的腿,替他活血化淤。

    “王安,你说该依照朝中臣子所言,治余令一个大不敬么?”

    虽是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但王安知道皇帝是在说什么。

    说到底,还是碗那件事,都说余令偷碗为大不敬,当治罪!

    “爷,君臣美谈千千万万,朝中虽有人在说要治罪,可更多人却认为万岁爷心怀臣子!”

    王安不知道治罪的这个风是从哪里吹起来的。

    但王安知道……

    君臣宴臣子偷碗筷的这件事由来已久,唐朝时候都开始了,也没见有个什么。

    宋朝的诗词都有言: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哪怕不知道这首诗词是谁所作,但能流传,足见读书人是对这件事向往的。

    王安真想说朝中的这帮子人是吃多了撑的。

    拿的是万岁爷的碗,万岁爷没说话,他们倒是着急的不行。

    万历笑了笑,低声道:

    “朕不怪罪,余令只是拿了朕一个碗,可他们呢......”

    王安低着头,这话他不能接,也不敢接。

    他只担心余令会不会立即来拜见皇帝。

    可王安对此也不抱多大希望,依照礼节,外归臣子拜见皇帝需先沐浴更衣。

    不然,又是大不敬!

    如今,只能祈祷余令吉人自有天相吧!

    余令这边到了城门口。

    从南方而来的卢象升已经在京城小住了好几日。

    这一次来京城不单是为了玩,也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生意。

    这次来京,说白了还是为以后。

    秀才考完就要准备举人,举人考完就是要考进士,自秀才后的路一步比一步难走。

    所以这次来是花钱的。

    也顺便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一个名师的下面。

    卢象升的本意是靠着真才实学来考的。

    可随着读的书越多,卢象升也就越觉得自己想当然了。

    光有学问是不够的的。

    信奉道法自然的道家都有道家四诀。

    说要修成正果, 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分别法、地、财、侣。

    法,就是学问。

    地,就是自己的环境。

    财,那就是钱。

    侣,就是找一个好媳妇。

    虽然这是道家求仙问道的四诀,卢象升觉得道理都是一通百通的,对科举也同样适用。

    满足这些才会事半功倍。

    在京城走了一圈,跟自己一样目的的读书人比比皆是。

    去了余家的布铺,卢象升失望的叹了口气。

    这个铺子早都不姓余了,铺子的掌柜成了姓张的。

    问了伙计才知道。

    余家在十年前就把铺子卖了,余家也正是那时候走的,也就是说自上次一别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

    在铺子伙计失望的眼神中卢象升离开了。

    卢象升也很失望,自己在京城为数不多的熟人竟然不在了。

    自己这次还特意从南方给他带了几百匹布绢呢!

    如今这……

    卢象升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他决定过完年就走。

    这京城的气候他有些不习惯,比南边冷太多了。

    此刻的余令已经到了京城门口,正在排队进城。

    临近年底进城的官员很多,携带的护卫也多。

    小的队伍有七八个,大一些的二三十号人,个个都挟枪带棒。

    余令的队伍更是吓人。

    整整齐齐的一百人,这一百人行的还是军法,往那里一站,气势自然不一样。

    再跟其他队伍护卫的对比下,更显不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