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祖传举砖记忆法(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复习完《百家姓》和《千字文》,苏录便听到大伯娘喊吃饭,这才感到肚子咕咕直叫。高强度学习一上午,他早就腹中空空,连高粱饭都消化地干干净净了。
午饭自然是高粱饼子。刚蒸出来的高粱饼口感松软,老人孩子都能吃,蘸点儿腐乳,那叫一个香啊!苏录连吃了三个大饼子,把大伯娘看得直翻白眼。
“吃饱了吧?陪我送饭去。”还是小姑把他从桌上拽走。
待苏录和小姑子下了楼,大伯娘又从大锅里,端出了一小碗热腾腾的鸡蛋羹,还滴了几滴香油。
老爷子已经吃完饭躺着去了,桌上就剩老太太和小金宝,两人登时口水直流。
大伯娘给一老一少各一把勺子:“赶紧吃吧,凉了就腥了。”
“秋哥儿有吗?”老太太咽口唾沫问道,小金宝也看着她娘。
“有,给他在锅里留着呢。”大伯娘随口答道,反正老太太不光耳背还健忘。
“噢。”老太太这句听明白了,便跟小金宝你一口我一口吃起了鸡蛋羹。
~~
那厢间,苏录跟着小姑穿街过巷,走向晒场。
小姑在干粮篮子里摸了摸,道:“你张大嘴,我看上火了没。”
“……”苏录下意识照做,小姑便飞快地往他嘴里,塞上个剥了壳的煮鸡蛋。
苏录两眼瞪得溜圆,一时合不拢嘴。
“你读书辛苦,给你补一补。”小姑小声道:“赶紧吃了,别让人看见,传到你伯娘耳朵里就不好了。”
“哎……”苏录差点没噎死。费了老大劲儿,才把那蛋咬碎了咽下去,长舒一口气道:“小姑真好。”
“那当然。”小姑笑道:“我看锅里蒸着鸡蛋羹,估计没你的份儿……”
“正常。”苏录苦笑一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好东西肯定轮不到自己。
“往后小姑每天供你个蛋,你好好念书,考进书院去,狠狠打你伯娘的脸。”小姑又许愿道。
“嗯。”苏录点点头,反正他本来就要考书院的。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晒场。
晒场上尘土飞扬。人们用木锨铲起收回来的高粱,逆风抛向空中。轻的壳皮、碎叶和尘土被风吹走,重的高粱粒则落在地上,这就叫‘扬场’。
但很难一次扬干净,需反复多次来确保高粱粒被分离出来。
扬场后,还得再用筛子筛过,彻底去除杂物,才能把高粱摊在晒场上暴晒。
看着父兄满头满脸都是灰,汗水还在他们脸上脖子上拉出一道道泥沟子,苏录心里涌起强烈的不安,顿时觉得自己练字那点儿辛苦,实在微不足道。
“这里脏,快回去吧!”苏有才挥手撵人道:“要想不受这个罪,就考进书院去!”
“是,父亲!”苏录重重点头,深深吸了口混着粮食和尘土味的空气。
~~
回家后,苏录洗把脸,便回到房间开始下午的控笔练习。
他一笔一划地画了一百条竖线,手臂就酸的不得了,显然上午的疲劳还没恢复。但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一想到父兄在晒场上挥汗如雨的样子,他就根本停不下来。
认认真真画完了下午的八百条线,他感觉右臂都不是自己的了。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苏录决定加强肌肉锻炼,争取早日练出麒麟臂来。
于是他找了块青砖充当哑铃,连做了六组‘哑铃弯举’。为了平衡起见,左手又做了六组。
大伯娘在天井里摘菜叶子,见状撇撇嘴:“撑着了吧?让你不干活还吃那么多。”
她那张嘴本来就欠,苏录非要读书后,就更没好话了。
苏录闻言,不禁暗叹,她是个哑巴多好啊……
好在他心智成熟,不会被她影响心情。但不还击一下,人家还以为他好欺负呢。便煞有介事地笑道:“嬢嬢有所不知,我这叫‘举砖记忆法’……侄儿我能突然开窍,就是梦见个戴着方巾、杵着竹杖的大胡子,传授我这个法子。”
“胡说八道。”大伯娘自然是不信。
“嬢嬢不信的话,想想我以前识几个字?再想想我现在。”苏录说着,继续‘哑铃弯举’,一次次将那块砖举到面前。
“嘶,还真是……”大伯娘倒吸口冷气,苏录原先什么样,她最清楚不过。
“你看我这样,好像是在举砖,其实我是在用它背书。”苏录便煞有介事道:“只要保持这个动作,我就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
“瞎说……”大伯娘的语气,透着将信将疑。
“不信你瞧。”苏录便一面举砖,一面流利地背诵起昨晚刚学的《声律发蒙》来:
“月笼纱,云出岫。夜沉沉,更漏漏。山色青浓,波纹绿绉。灯火照黄昏,琴棋消白昼。杨柳梳风翡翠长,海棠经雨胭脂透……”
这玩意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格外唬人,把大伯娘听得一愣一愣,不由自主又抻起了脖子……
“现在信了吧?这就叫‘想要背的好,运动少不了。想要背得快,就得举砖块。’”苏录背完长长一段,把砖放在窗台上,惋惜叹气道:
“唉,可惜嬢嬢不识字,告诉你也没用。”
说完,便不再理会目瞪口呆的伯娘,洗把手进屋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