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新旨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茂哪敢有异议,况且,这点他也是心知肚明。

    “玄孙明白。”

    “嗯,那就好。”李青舒了口气,“都回去吧,把这几个也一并带走。”

    “是……”李茂咽了咽唾沫,小心翼翼道,“后事是交给他们的父母操办,还是玄孙来办?”

    李青没好气道:“人还没死呢,这几个直接分钱好了,留的有他们的。”

    “啊?啊,是,玄孙明白了,回头就分他们钱。”李茂连连点头,紧接着,又犯了难,足足五个小年轻,自己和儿子咋个弄走?

    要不说老子不如儿子呢,李宝当即就想到了办法,说道:“父亲稍等,儿子去外面喊几个送餐小哥来帮忙。”

    李茂眼睛一亮,随即又有担忧,低声问:“怎么解释啊?”

    “这还不简单?就说吃醉了酒便是了。”李宝指了指躺在地上的几人,“你瞧他们胸口,都还喘着气儿呢。”

    李青没有理会父子讨论,径直出了院子,李雪儿随之跟上……

    ~

    李家的事,末了还是李青来解决,李家之外的事,则是海瑞、张居正、赵贞吉共同办理……

    张居正的官威,海瑞的强硬,赵贞吉和稀泥,三人强强联合,劲儿往一处使,弄的直隶六部一众大员是一点招都没有。

    内阁大学士不敢得罪,民心所向的海瑞不能得罪。

    那么得罪赵贞吉?

    除非全然不顾国子监无数监生的口水……

    三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裹挟朝廷,一个裹挟民意,一个裹挟读书人,舆情汹涌之下,再加上李家已经开始真正分家了,一群大员也只能勉为其难,扼腕叹息……

    不过认清了现实之后,这群人精立时就有了动作,开始单对单的核查李家各人的产业价值,核算他们的经营额度,以此定下征收税额的大致区间……

    大明工商业发展至今,商税的收取也在一直进化,一直在精细化,合理化。

    毕竟,现在的大明商税,已经彻底超越了田赋,成为了大明财政第一摇钱树。

    上至皇帝,下至官吏,都十分重视商税,事至如今,不敢说完全杜绝了商贾偷逃赋税,却也极大保障了商税的大额收取。

    当然了,对朝廷,对官府,对当权者来说是更加精细、合理,对经商者而言,却非如此。

    只觉朝廷收的太多,地方官府盘剥的太狠。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贪得无厌也是有根据的,当初太祖立国,对经商者的赋税收取,不能说免税吧,也差不太多。

    商贾几乎九成九的收益,都装进了自己腰包。

    可自永乐朝开海通商,海上贸易下放民间之后,就开始加码商税,此后,一代又一代的皇帝都对商税逐步加码,虽然每一任皇帝加的都不是太狠,可一代又一代的钝刀子割肉下来,时至如今,商税已然令商绅感到剧痛无比……

    对此,商绅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可朝廷对偷逃税款的惩处太重了,轻则数倍罚款,重则抄家流放,更甚者砍头都是有的,此外,工商业的极度繁荣,大大降低了经商门槛,除了李家这样的巨无霸,根本没商绅能够威胁到朝廷。

    如今,李家要分家了,自然更不是威胁了。

    大明收取赋税的制度非常严格,虽然执行的人略有偏颇,但总体来说,还是杜绝了商绅损公肥私的现象……

    这其中,离不开李青的努力,被大明皇帝冠以‘花钱妖精’的他,特别需要朝廷有钱花,对此,自然不能不上心。

    见大势已定,李青不再过多关注,又开启了短暂的慢节奏生活。

    这次李家分家,导致中秋也给错过了,不过为了李雪儿,李青叫上朱载壡两口子,又给补上了。

    饮酒赏月,分食月饼,力求李雪儿的余生,少一些遗憾……

    这一日。

    海瑞、张居正、赵贞吉,跟商量好的一样陆续登门,李青干脆一下子全招待了——点外卖。

    银杏树下,四人边饮边聊,也勉强算是谈笑风生。

    ——主要是海瑞比较沉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海瑞提出告辞:“下官今日来,是向侯爷告别的,吴淞江那边事务繁忙,如今李家事了,下官得早些回去坐镇才是。”

    闻言,赵贞吉忙也取出早已写好的辞呈,讪笑道:“劳烦侯爷给署个名。”

    李青既没有挽留海瑞,也没有拒绝赵贞吉的请求。

    末了,朝张居正道:“你是不是也要回苏州了?”

    张居正犹豫了下,说道:“下官暂时还回不去,皇上又有新旨意传来。”

    见状,海瑞、赵贞吉知趣的起身告辞。

    张居正怕惹得永青侯不喜,遂笑道:“不是什么秘密,二位可以旁听。”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