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今赐天子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过了良久后,帐内的庆贺声才渐渐停息下来。

    待庆贺声停歇后,一阵讨论声在帐内响起。

    众臣开始讨论起,对赵德秀的封赏问题。

    唐末以来凡是英明的统治者,都对“有功必赏”四个字看的很重。

    前面已论过赵德秀的功,当下自然该讨论封赏一事。

    而当世对将领的封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权、地位、钱财”。

    钱财方面的封赏倒是好说,壶关的府库任赵德秀自行处置即可。

    至于实权方面,大多还得看赵匡胤的圣心独裁,众臣们能讨论的唯有“地位”方面。

    赵德秀目前的官位是澶州防御使,爵位是太原郡侯。

    经过一番讨论后,众臣大多认为可以将澶州防御使升为澶州节度使。

    当这一建议渐渐成为主流时,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人正是沈义伦。

    沈义伦认为应当对赵德秀的爵位进行升赏。

    有这番建议,沈义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从防御使升为节度使,看起来地位上升,可其他方面对赵德秀的益处不大。

    赵德秀的澶州防御使,因“拥立首功”,在昔日的封赏诏书中,赵匡胤明文写着“开府建牙于澶州”这七个字。

    这七个字足以让赵德秀,现在就实际上拥有着大多数节度使的权力。

    将赵德秀升为节度使,除去俸禄增加一些外,旁的对他再无任何好处。

    而要是在爵位上对赵德秀进行封赏,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近几月来随着中枢的稳定,朝野上下多有建言“广封宗室”的。

    这一建言对大宋的社稷有巩固之效,赵匡胤不久后一定会采纳。

    “广封宗室”这一国策是大势,沈义伦不会妄图抵挡。

    可沈义伦认为“广封宗室”的同时,应适当提高赵德秀的位分,让赵德秀的爵位始终是“宗室之首。”

    这样一来,赵德秀在大宋皇室的特殊地位将会一直显露人前,这才是对他有益的事。

    沈义伦提出建议后,石守信忍不住懊恼拍腿——他刚刚怎么没想到呢?

    而沈义伦的建议,正好说到了赵匡胤心坎中。

    可赵匡胤并未着急下决定。

    赵匡胤伸出手,止住了帐内愈演愈烈的讨论声:“叛贼未灭,何意先讨论封赏一事?”

    身为天子,赵匡胤此话一出,帐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见帐内恢复安静后,赵匡胤接着说道:

    “朕今日召汝等来,乃是要汝等商议一番新的平叛方略,至于其他事都暂且放放。”

    赵匡胤的话,成功将帐内众人的心思重新引导到平叛大事上。

    “先前诸军皆以为,当猛攻叛军大营。

    朕忧心于诸军死伤太众,另先前曾令太原郡侯率奇兵前往潞州,才一直悬而未决。

    今潞州军情已至,方才石将军说的对,若太原郡侯能再一鼓作气拿下上党,则贼军将不攻自破。

    这样一来,我军死伤甚少矣!

    朕有意让我军继续与贼军相持,以待潞州新的军情。

    若太原郡侯不利,我军再行雷霆之势攻打叛军大营,诸位以为如何?”

    先前赵匡胤派赵德秀领兵前往潞州,为的是乱李筠之心,这点是重要,可谈不上能让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赵德秀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