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面对这么一封奏章,朱标会感到分外为难。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件事先放一放,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做决定。

    在我请示了父皇后再说。”

    沉默了一阵儿后,朱标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胡惟庸暗自一笑,他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

    但,就算是找了朱元璋又能如何?

    治理黄河这种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事,不好糊弄,专业性太强了,太难做了。

    就算是请了朱元璋也白搭。

    在场的这些官员,有的如胡惟庸一样幸灾乐祸,看乐子。

    也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挂起。

    但也同样有一些人,心中为之沉重。

    为不能有效的治理黄河,而感到担忧。

    当今陛下乃是一代雄主,黄河已经泛滥了两百多年,都没能将其给治住。

    当今陛下也要治理黄河,那可以说是距离彻底治住黄河最为成功的一次。

    若是连当今陛下在位时都不能将黄河给治理好,那么指望后面的人能把黄河给治理好,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

    黄河不治理,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水灾。

    会有大量的黄泛区存在,将很多的沃土变得不好耕种。

    每年黄河泛滥都会带来大量的灾难,不断的给大明放血!

    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这个连接南北的珍贵水脉,也会因为黄河泛滥的缘故,导致大量泥沙淤积,通航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贯穿南北。

    不说别的,单从这上面来看,杜充这个杂碎都是千古罪人!

    掘了黄河,金人没有淹死几个,也对局势于事无补。

    可却让多少华夏子民百姓,因此而受到灭顶之灾。

    一直遗祸至今,甚至于还很有可能会继续遗祸!

    有人在幸灾乐祸,有人在忧虑,还有人在绞尽脑想的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解决这个事儿。

    也有的人,不住地祈祷,希望大明能得天助,真的有好办法把黄河的这个问题给解决。

    ……

    “父皇,薛上书上了奏章,治理黄河遇到了大难题,父皇,你看看吧……”

    武英殿里,朱标单独拿着薛祥的那份奏章见朱元璋,眉宇之间带着一抹化不开的忧愁。

    朱元璋接过奏章,仔细观看。

    看完后点了点头,面带赞许之色。

    “薛祥确实不错,咱没有看错人,让薛祥来治理黄河是对的。”

    朱元璋没说问题,先夸起了薛祥。

    他夸薛祥也是有依据的。

    对一个喜欢治水的人而言,自己之前对他进行的许诺,加上治理黄河的大名声,诱惑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样大的功劳,一般人都会将之给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会分润出去分毫。

    可结果现在,薛祥为了能把黄河治理好,却公然上了这么一道奏书。

    可见在功名利禄这上面,薛祥选择了干实事。

    自己给他的那些许诺,还有千古留名的机会,薛祥自然想要。

    可是相对于这些,他还是把黄河给彻底治理好,放在了第一位。

    这样的人值得信任,也值得人为之而欣喜。

    朱元璋很相信,依照薛祥在治河上面的能力,真的想要贪图这些名声和奖励。

    完全不用上这份奏书,可以采用不少的办法将黄河给暂时治理好。

    至少二三十年间,不出现什么问题。

    依照薛祥的年纪,到了那时黄河决口了,他早就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功成名就了。

    又有黄河早些年就经常泛滥的情况在,薛祥治河二三十年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会怪罪到他的头上去。

    可薛祥并没有怎么做,这种品质很难得。

    “薛祥确实很不错。”

    朱标对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评价给予肯定。

    “只是……父皇,这事儿要如何做才好?”

    朱标自然也希望,黄河能够被彻底的束缚。

    可是黄河的泥沙,确实是个大问题,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暂时放缓修治理黄河的速度,从全国范围内,召集有才能之士,为治理黄河建言献策?”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个倒不必了。”

    朱标听了自己父皇的话,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花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黄河,却不想着根治,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风格啊!

    “治理黄河泥沙的事,咱这边已经有了办法。”

    嗯?!

    朱标眉顿时围着一扬。

    惊喜又意外。

    父皇已经有办法了?这……父皇也太厉害了吧!

    怎么什么都懂?

    “想要治理黄河泥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黄河多泥沙。

    这是因为黄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大雨冲刷很容易就将大量的泥土给带入到河里去。

    在更之前的时候,黄河的水也没这么黄,泥沙含量没有这么多。

    是黄河上游,也就是关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的严重,没有办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减少黄河泥沙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黄河,而且地势比较陡,不适合耕耘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

    多种树,种草,用树根,用草根来锁住泥土……”

    朱标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是这事儿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如今这黄河的河床上,就有着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难。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说那样,在上游大量种植树来减少水土流失。

    可还会有数量不少的泥沙,进入黄河河道,并逐渐的在河床上淤积。

    时间一长,河床还会抬高,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难以解决。

    朱元璋道:“这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针对下游河道清理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并实践束水攻沙的潘季驯,是一个极其有才之人,想到这样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效果很好,成绩斐然,

    他的思路,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工程,来制造一把超级大的水枪,利用水的强大冲击力,来把沉积的河床上的泥沙给冲走。

    为什么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床会有大量泥沙淤积,更上游的地方,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就是因为上游地区,河道窄,且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中的众多泥沙,来不及沉淀,就会随着水往东而去。

    到了中下游之后,地势平坦开阔,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慢。

    河水里面所携带的泥沙,便开始沉淀。

    那么,若将河道变窄了,并在将在一些特定的关键地方,修建出一些工程,行束水攻沙之策,让水流重新快速流动。

    泥沙的问题不就被解决了?

    而这个办法,也很符合薛祥所追求的一劳永逸之策。

    虽然做不到如同都江堰那样,一旦建成,便可以万世沿用。

    束水攻沙的工程做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

    可是,只要维修得当,用上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朱元璋这边亲自写信,将植树造林,以及束水攻沙,还有其余一些比较零碎的、他在后世所知道的治沙的办法写下,让人加急送往薛祥那边。

    相信依照薛祥的能力,在看到束水攻沙之策,是能够明白,也能够将之给做出来的……

    ……

    胡惟庸期待满满的等了两天,等来的消息并不是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同意薛祥提议,将朝廷的脸面以及朱元璋的脸面都给丢了。

    或者是让薛祥按照现在的路数继续修,对根治黄河的问题置之不理,采取掩耳盗铃的办法。

    而是说皇帝这边已经有了办法,给了薛祥指示。

    意外之后,禁不住心中冷笑。

    朱元璋他懂什么治水?也敢在这等事情上瞎指挥?

    且看今后,他在这事上丢多大的丑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