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央视采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人民会堂。

    方才热闹非凡的颁奖大厅,此时已经人去楼空。

    程开颜本以为座谈会是在这里召开,但中午吃饭时得知是去了一个小一点的会议室。

    毕竟人民会堂是国家重地,经常有领导人在此开办重要会议,或是接见外国政要。

    而且参加座谈会的人少了很多,其他不相干的旁人在看完颁奖典礼之后,大多都离开了。

    留下来的大多是编辑作家们。

    “明花阿姨,您也跟着要采访吗?”

    程开颜跟在唐明花身后,好奇的问。

    “央视的领导邀请我,本来是打算回去处理公务。”

    唐明花优雅地双手抱胸,轻轻转头看了他一眼,淡声道:“不过你一个人去参加采访,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要是主持人问了一些敏感的问题,而你又说了一些不妥当的话,那就不太好了。”

    “原来是这样啊,谢谢你,明花阿姨。”

    程开颜没想到她会这样细心,心中微微一暖,诚恳致谢道。

    他知道明花阿姨多半是看在小姨还有宁绾嘉的面子上,但还是挺感动的。

    他知道明花阿姨现在可是文化部排得上号的领导,说一句日理万机也不为过,还愿意抽时间陪着过来采访,关照他。

    “没事。”

    唐明花淡然摇摇头,不再多言,转身带着程开颜走进了颁奖大厅。

    ……

    此时的颁奖大厅经过打扫整理之后,重新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灯光只开了讲台上的几盏。

    沙发上。

    身穿女士衬衣,齐耳短发的女主持人邢质斌坐在程开颜与唐明花对面。

    三十多岁岁的样子,举止得体,仪态端庄严谨。

    这位就是目前《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程开颜来了才意识到这个简短的个人采访的严肃性。

    他和唐明花二人,作为本次被采访的作家和辅助采访的文化部领导,则挨在一起坐着。

    三人的斜对面,有一个摄像师扶着一台冒着红光的外国摄像机器对着三人。

    除此之外,在摄像机后方还有电视台的干部,负责监督和审查。

    这次的采访可是要登上央视新闻的,容不得任何错漏。

    “开始吧!”

    导演打了个手势,采访开始了。

    “电视机前的同志们,我是邢质斌……”

    邢质斌握着话筒看向镜头,轻声开口和观众打着招呼。

    镜头一转落在程开颜和唐明花身上。

    “我是程开颜,我是文化部唐明花……”

    二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打了个招呼。

    画面后退,将三人都囊括其中,采访对话正式开始。

    “程开颜老师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如雷贯耳。”

    邢质斌脸上带着端庄的微笑,字正腔圆的祝贺道:“首先在这里恭喜程老师,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上狂揽五座文学大奖。这一成就足以载入中国文学史,实在令人叹服!”

    “谢谢。”

    程开颜表情保持着平静,这是来时明花阿姨提醒过的。

    不要表现任何突兀的情绪,一定要平静。

    “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您又是如此的年轻,能否请您讲讲您是如何走上文学的道路?我想有很多同志都好奇您的经历。”

    邢质斌微笑问道,眼中闪过一抹掩藏的很好的好奇。

    第一个采访问题大多比较简单,用于拉近对话者之间的距离,进入采访氛围。

    “应该算是一个巧合,1979年的冬天,我从南疆前线因负伤退伍回城。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无学历,二无工作,三无技术。

    回城的大多时候,我都因无所事事在院子里,躺在阳光底下晒着太阳……”

    程开颜微微抬头,脸上浮现回忆之色,不急不缓的诉说着。

    一旁唐明花听见这带着悠闲颓然意味的话,一对弯柳般的眉微微蹙着。

    “呼……”

    唐明花深吸一口气,没有打断程开颜,而是眼神示意希望他在后面调整回来。

    程开颜将明花阿姨的眼神看在眼里,感慨道:“那一年我十九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奋斗,想贡献,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于是文学成了我的救赎……”

    话锋陡然一转,变得积极向上起来。

    唐明花听见这里,终于松了口气。

    “如今的确是黄金一般的时代,希望所有人都能像程开颜老师一样找到自己道路。”

    邢质斌点点头,看向手中的提词板,该继续下一个问题:“在《芳草》之中,我们看到那个年代许多描写,知青的热血和不堪,生活的艰苦和人民的顽强。

    您如何看待苦难?你认为苦难对年轻人有哪些教育意义?”

    “苦难没有任何意义,苦难也不值得歌颂,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程开颜不假思索的回答。

    此话一出,在场的无论是邢质斌,还是唐明花以及导演都不禁脸色一顿。

    “程开颜同志的理解……”

    邢质斌正要开口,却被程开颜打断。

    但程开颜自顾自的平静开口,眼中的悲悯与柔和,仿佛是在教育众人: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是苦难的神圣化根源。

    它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是批判的对象。

    事实上,苦难只会带来创伤记忆和健康问题。

    根据国外科学研究,创伤记忆会永久改变大脑海马体结构,造成精神疾病的概率比常人高出三倍。

    苦难需要铭记,而非赞美。

    苦难需要对抗,而非歌颂。

    真正值得被歌颂的是在苦难中,咬牙坚持的人民,在苦难中挺直的脊骨。

    在伤痕深处开出花朵的从不是苦难,而是生命不驯的光。

    这也是现如今伤痕文学真正偏离的主题。”

    “呼……”

    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这番话,陷入安静之中。

    所有人仿佛被洪吕大钟敲中,心中没有任何反驳的欲望,反而只觉被人揭开遮眼布一般豁然开朗,一片清晰。

    “程开颜老师的话真是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我想先烈们之所以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为了人民付出,为了国家奋斗。

    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国家富强,幸福美好的日子。”

    唐明花忽然微笑着开口找补道。

    “是极!”

    主持人连连点头,开始下一问题。

    “您认为集体和个体之间是否是矛盾?”

    “我的看法是……”

    “您对市场经济的未来如何看待,是悲观,还是乐观的?”

    “好!非常好!人民有了富裕起来的机会!要先富带动后富……”

    “您的看法如何……”

    一连几个堪称敏感的问题问下来,程开颜也不禁背后冒出冷汗,这他妈是哪个混蛋编写的问题啊!

    这是赶着给他挖坑呢!

    难怪明花阿姨早早提醒他注意说话分寸。

    好在有明花阿姨在一边帮腔找补,程开颜也老老实实的往光伟正的话上靠拢。

    动辄振兴中华,建设新时代四化宏图,亦或者是坚持维护……

    “采访的最后,希望程开颜老师还有说的吗?”

    “最后的话,我想感谢陪伴在身边的家人朋友以及我的爱人,没有他们的鼓励与支持,我想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

    “谢谢您的配合,不出意外的话,采访内容将在明天晚上七点《新闻联播》中播出。”

    下午两点半,摄像机关闭,。

    主持人邢质斌与导演二人,与程开颜、唐明花二人握手道别。

    “呼……终于结束了。”

    程开颜抹了把额头上的细汗,长长舒了口气。

    这看似光荣,实则惊吓的央视采访总算是圆满结束了。

    “以后不许随便乱说话知道吗?你大小也算是个公众人物了。”

    唐明花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转眼看见他被吓出了一身汗,又忍不住眉眼弯弯的轻笑了起来。

    知性秀美的眼眸轻轻转动,唐明花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白色丝巾递过去,淡淡道:“好好擦擦吧,一会儿还有《人民日报》的采访呢!”

    “……谢谢。”

    程开颜愣了愣,接过来擦了擦,只觉有种道不明白的淡淡香气。

    似乎是某种茶叶的香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