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来自皇孙朱雄英的说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鸣起身谢恩,坐在了殿中最末的一个座位上。

    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朱雄英的目光,那目光中没有丝毫敌意,反而充满了鼓励。

    朱雄英开口道:“林鸣,今日在学院之事,本皇孙已经知晓。

    你敢于质疑儒家、直言不讳,这份勇气,本皇孙很欣赏。

    但本皇孙想问你,你认为儒家之道,真的一无是处吗?”

    林鸣连忙道:“殿下,学生不敢。

    儒家之道中有许多精华,比如‘仁政’‘民为贵’等理念,都是治国的根本。

    学生质疑的,是后世儒者对圣人之道的曲解,是那些只知空谈义理、不懂实务的腐儒,而非儒家本身。

    学生认为,我大明应当‘取儒之精华,去儒之糟粕’;

    将儒家与格物、法家、兵家等学派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朱雄英眼中一亮:“哦?那你说说,具体该如何结合?”

    林鸣沉吟片刻,答道:“比如在治国方面,可用儒家的‘仁政’安抚百姓;

    用法家的‘律法’规范朝堂;

    用格物的‘实务’发展农工;

    用兵家的‘谋略’整顿军事;

    再比如在治学方面,儒家学堂不应只教授圣贤书,还应加入格物、兵法、律法等内容。

    让学子们不仅能修身养性,更能掌握经世致用的本领。”

    这番话,恰好说到了朱雄英的心坎里。

    他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打破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构建一个多元的治学与治国体系,而林鸣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朱雄英站起身,走到林鸣面前。

    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鸣,你说得很好!

    本皇孙一直在寻找像你这样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才。

    皇家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能为大明所用的栋梁之材,而不是培养只会盲从的书呆子。

    你虽然出身微末,却有如此远见卓识。

    本皇孙相信,你日后定能为大明做出一番大事业!”

    林鸣心中激动,连忙站起身,跪倒在地:“学生多谢殿下赏识!学生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雄英看着跪倒在地的林鸣,伸手将他扶起。

    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林鸣,起身说话。

    本皇孙要与你说的,不是一句赏识便能概括,而是关乎我大明百年基业的治学与治国之道。”

    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映在金砖地面上。

    朱雄英踱步至殿中悬挂的《大明疆域图》前。

    手指落在西北边境的标记上:“你可知,如今西北蒙元残部仍在蠢蠢欲动,东北女真虽灭李氏王朝,却也成了新的隐患。

    若我大明仍抱着‘以德服人’的空论,忽视武备与实务,不出十年,恐又将陷入宋时的被动局面。”

    林鸣凝神倾听,眼中满是认同。

    他此前虽有困惑,却未如朱雄英这般将天下局势与治学之道紧密相连。

    “儒家讲‘民为贵’,这是精华,本皇孙从未想过舍弃。”

    朱雄英转过身,目光锐利如炬道:“但‘民为贵’的前提,是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日子过。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