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复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传到周边蛮夷地区,也是一种文化同化。”

    “当他们习惯了使用大明纪年,对大明的认同感就会变强。”

    “现在极西列国已经在采用统一的纪年法。”

    “不过他们是以耶教圣子诞生那天为基准,确定的历法,称之为公元纪年。”

    “且已经在极西列国普及开来。”

    西方最强大的时候,给他们的后人留下的遗产实在太厚了。

    别的不说,就一个公元纪年,其影响力是全球性的。

    哪怕是最反耶教的人,都得使用公元纪年。

    在这种情况下,想真正消除西方和耶教的影响,太难了。

    既然穿越了,马钰自然不会再放任这种事情的发生。

    他要搞一个属于华夏的纪元方式,然后利用强大的国力和文化影响力,将其变成世界统一的纪年标准。

    至于前世的公元……你们极西列国关起门自己用吧。

    想加入华夏主导的体系,必须使用黄历。

    朱标眼睛越来越亮,虽然他不知道公元什么的,但也能听得出这个方案的优越之处。

    尤其是黄帝历宣示王朝正统性,简直是神来之笔。

    大明历也是一举多得,主要是采用这种方法方便好用,完全可以取代甲子纪年法。

    一旦普及开来,能迅速稳定天下人心,确立大明的统治地位。

    这就和佛教的阿弥陀佛一样,百姓不知道佛经内容,但他们知道阿弥陀佛。

    有事没事儿念几句,就能潜移默化的将其转化成佛教信徒。

    同理,百姓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朝代,但他们天天使用大明历,自然而然就知道现在是大明朝。

    时间长了,在他们心里大明就是天下正统。

    同时也能普及另一个概念,我们都是大明子民,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和认同感。

    而关于年号纪年……年号说白了,也就祭天、祭祖的时候才有意义,平日里大家也很少挂在嘴边。

    日常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会用年号纪年。

    只要在祭天、祭祖等活动中,继续保留年号纪年就足够了。

    可以说,马钰的这个方案,兼顾了方方面面。

    朱标觉得非常完美。

    然而……

    “历法乃国之大事,我也没办法做决定,必须请示我爹才行。”

    “不过我本人是很喜欢你的这个方案的。”

    “等回宫,我会专门请示我爹,看他是什么意见。”

    马钰颔首道:“应该的,他才是皇帝吗。”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历法的事情,之后又继续聊如何瓦解宗族势力。

    马钰又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比如:

    “可以学习隋文帝,强行给百姓分户,只要成婚必须分户。”

    “只不过他给百姓分户,是为了多收户税,变相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大明准备取消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之策,分户并不会增加百姓负担,反而是好处多多。”

    “每个人结婚生子之后,优先考虑的都是自己这一家的利益。”

    “以前不分户,户主或者是族长作为一家之主,对家族事务拥有决定权。”

    “这就形成了宗族势力。”

    “而且在面对宗族的时候,百姓是没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小家的。”

    “甚至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按照宗族的意思来。”

    比如生了孩子要不要上户口,宗族说了算。

    没上户口的,在朝廷就是黑户,属于家族的私产。

    比如谁家去读书,谁家去种地,谁家去服徭役,也同样是宗族说了算。

    只有分了户,百姓才能拿到家庭自主权。

    “一旦家族和家庭的利益产生冲突,百姓肯定会优先维护自家的利益。”

    “宗族对个人的约束就会越来越小,时间长了人心也就散了。”

    “而且历史也已经证明,当百姓获得了更多自由的时候,可以爆发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之后往往会迎来一次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期。”

    “大明想开创新时代,就必须要建立全新的人与人的关系。”

    “但这东西并不能凭空建立,要有历史依据,还要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夏商时期一切归公,百姓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主观能动性特别差。”

    “西周井田制,百姓拥有了房屋、农具所有权,主观能动性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战国时期,列国变法有一项非常关键,就是确定了家庭模式的存在。”

    “就以秦国为例,短暂的实现了衙门和家庭的对接。”

    “也就是说,当时的衙门是可以直接管理到具体的家庭的。”

    “百姓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利益,那是拼了命的努力。”

    “可以说,当时是华夏历史上,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汉前期。”

    “后来因为官吏选拔、制度不健全、缺少管理经验、生产力低下等等因素的限制。”

    “西汉中后期形成了豪强,从此开始由豪强世家和衙门共同管理家庭。”

    “唐朝末年世家消亡,基于相似的原因,宗族产生了。”

    “宗族产生还有个原因,就是唐太宗为了削减管理成本,废除了乡一级的行政单位。”

    “当时有世家帮着管理基层,勉强还可以维持旧有的制度。”

    “可是世家消失后,基层就出现了权力空白,给了宗族产生的契机。”

    “宗族比世家更加霸道,它的出现直接摧毁了家庭模式。”

    “大明想瓦解宗族体系,就必须重新确立家庭模式,并立法来保护家庭的利益。”

    “当家庭和宗族产生矛盾的时候,法律要保护家庭而不是宗族。”

    “同时,重建乡一级的行政单位,进一步压缩宗族的生存空间。”

    “只要大明能确保家庭模式的利益,大明也必然会迎来一次大的飞跃。”

    “这不是我胡说,也不是我推理出来的,而是历史已经验证过的。”

    这又是之前讲过的课,被梳理出了新的内容。

    朱标心中不禁暗叹,历史真的太复杂了。

    但对于重建乡一级行政单位的提议,他却持犹豫的态度。

    不是他怀疑马钰的话,而是……

    “唐太宗废除乡一级衙门,是为了削减管理成本。”

    “若重新建立,以大明的财政状况,恐怕也很难负担的起这个重担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