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是非,权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教育出了问题。

    再想想朱元璋对孟子思想的态度,就不奇怪了。

    马钰提出教育尺度问题,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不求每一个都能成为贤王,起码不要出那么多变态。

    这也算是他能为百姓做的为数不多的贡献了。

    过了许久,马皇后才清醒过来,说道:

    “钰儿,今日你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啊。”

    马钰谦虚的道:“不过是一家之言,能对姑姑有所帮助就好。”

    马皇后说道:“太有帮助了……你说想自己学习的事情,我同意了。”

    马钰笑道:“谢姑姑体谅……不过,能让马烨去大本堂跟着学习吗?”

    马皇后非常高兴,没有任何犹豫的道:

    “可以,你能这般为他着想我很高兴,让他跟着你是个正确的决定。”

    马钰忽然失落的道:“那也是他真的将我当大哥了,对我很是尊重。”

    “我在这个世界别无亲人,好不容易多出个兄弟,自然要多照顾一些。”

    马皇后安抚道:“可怜的孩子,别伤心了,有了姑姑你就重新拥有了家。”

    一旁的常妃也是鼻子一酸,她很早就没了母亲,很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心中对马钰不禁升起了同情。

    两人姑侄情深了一会儿,才重新讨论起教育尺度的问题。

    马皇后将朱元璋教育皇子的方法,浅浅的说了一些。

    马钰听的是连连摇头,果然如之前猜测的那般,朱元璋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哪有孩子还没学会吃奶,就直接让他吃麻辣火锅的?

    不出问题才见鬼了。

    有了他的支持,马皇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教育方式必须得改。

    之后她也没有再多停留,带着常妃返回皇宫。

    将他们送走后,马钰先是重新认识了马皇后带来的人。

    然后将所有仆人都喊过来,给大家重新分了组,明确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

    谁的工作出错了,不光自己受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也会受罚。

    虽然他没有管理过这么大的班子,可责任到个人,赏罚分明的道理还是懂的。

    还调高了每个人的例钱,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三倍。

    还规定,如果全年不犯错,可以额外多拿一个月的例钱。

    之所以涨这么多,是因为原来的例钱太少了。

    倒不能怪马皇后吝啬,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

    现在他想收买人心,自然要涨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涨薪大家自然高兴,对马钰的认同感提升了一大截。

    之后他带着人,将马皇后送的书籍全部摆放在书架上。

    四大车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一百六十部。

    没办法,古代的书籍字比较大,一部史记就有几十册之多,高高的一大摞子。

    别的史书也不遑多让。

    这四大车一大半都是各类史书。

    剩下一小半,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籍。

    其中就有墨子等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的书籍。

    将所有书籍分门别类摆好,马钰也非常高兴。

    以后有事儿干了。

    马烨是最高兴的,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书。

    甚至可以说,听都没听过。

    “大哥,以后这些书我都能看吗?”

    马钰点头道:“可以,不过要爱惜。”

    马烨连忙点头:“我一定会小心的。”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马钰心下莞尔,道:

    “过几日陛下会开馆供太子读书,我已经和姑姑说好了,到时候你也去跟着学。”

    马烨惊喜的道:“我,真的可以吗?”

    马钰笑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那里都是权贵子弟,你去了可能会被人轻视,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也不用怕他们,谁真敢明着欺负你就和我说,看我不收拾他们。”

    马烨眼眶顿时湿润了,重重点头:“我知道了,我不会给大哥丢脸的。”

    马钰摸了摸他的头,心中也非常感慨。

    这孩子也是个苦命人。

    小时候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甚至还能让他读书。

    前两年一场兵灾,家里人死了七七八八,全靠宗族救济才活了下来。

    当然,主要是靠马八爷照顾。

    马八爷其实也差不多,一家十一口死的就剩三个。

    其中一个儿子被砍了一刀装死才侥幸活命,但也落下病根身体很差。

    或许是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马八爷才会对失去家人的马烨非常照顾。

    但宗族也不是净土,内部欺凌也是常态。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个伤病号,在宗族内部也属于最底层。

    之前马皇后已经明确拒绝给亲族封官,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太难过,他也不会冒险带着马钰来应天。

    没那个胆子离开家乡。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远门本就危险。

    更何况他是个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的老头,马烨才只有十岁(虚岁)。

    一个不小心人就消失了。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他们一老一少能活着到应天,是有多难。

    这也是为何被利用被吓破胆之后,马八爷依然选择留下的原因。

    回家乡虽然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还不如拼一把。

    这些情况,也都是这几天,马钰才从马烨和马八爷嘴里了解的。

    对于之前留下两人的决定,他也非常庆幸。

    但随着对这个时代了解加深,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马八爷他们可怜,然而更可悲的是,他们已经是幸运儿了。

    大多数人活的还不如他们。

    这就是乱世。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终结乱世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如果没有后续那一系列的弊政,他的历史地位能有多高简直不敢想。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他的答卷并不好看,大明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只希望自己的到来,能有所改变吧。

    他不是圣人,前世也只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欲望。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这个时代的下限,比他的底线还要低无数倍。

    他做不到视若无睹。

    我没打算成为圣人,也做不到视死如归。

    只希望力所能及的带来一些改变,让更多人活的像个人。

    这要求不算高吧。

    他心中默默的想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