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无题(五千字求月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钰顿了一下,解释道:“木头是哪来的?可以通过人去种树。”

    朱元璋马上说道:“种树不也得土地吗,地是有数的。”

    马钰只感觉一股热血冲头,太阳穴突突直跳,这臭要饭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此时他深刻的体会到了网上那句话的含义:

    你和一个人争论火箭是不是烧煤的,你就已经输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自己还必须得想办法说服他。

    真踏娘的扯淡。

    深吸口气按捺住想骂人的冲动,正想着该怎么给他解释的时候,却发现朱元璋的嘴角连续抽动了好几下。

    心下顿时恍然大悟,被这臭要饭的给耍了。

    当即恼怒的道:“你还听不听了?不听我走了。”

    朱元璋也不装了,得意的大笑道:

    “哈哈……词穷了吧,你小子也就会照本宣科,碰到个善辩的你就傻眼了。”

    马钰翻了个白眼,我那是无话可说了吗?

    我特么那是被你搞的无语了好吧。

    马皇后还以为他有些下不来台,连忙打圆场道:

    “你个老不羞,戏弄孩子做什么。”

    “钰儿不要听他胡说八道,财富是人创造出来的,你说的简单易懂,我也很认同。”

    “你接着往下说,不要理他。”

    朱元璋这次也没生气,只是得意的嘿嘿一笑。

    朱标、朱棡、朱棣也很少见到自家父亲这样,心下别提多惊讶了。

    马钰深吸口气,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要和他一番见识。

    他就是个臭要饭的,不能和他一般见识。

    好一会儿,他才压下怒气,狠狠的瞪了朱元璋一眼,说道:

    “姑姑您放心,我没事儿,才不会和某个老不羞的一般见识。”

    朱元璋:……

    马皇后大笑道:“好好好,咱们做个大度的人不和他一般见识,来咱们继续往下说。”

    马钰点点头,接着说道:“人可以把很多无价值的东西,变成社会需要的财富。”

    “但之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朝廷往往会把人固定在土地上。”

    “人的主观能动性被锁死,看起来确实减少了管理成本。”

    “但相应的,大量的劳动力被无效的浪费,也让经济模式变得单一和脆弱。”

    “百姓穷困潦倒,经不起任何风浪,一场天灾就能让无数人易子而食。”

    朱标若有所思的道:“草原经济模式非常单一,只有游牧一条路。”

    “一场暴风雪,牛羊被冻死的多了,人就活不下去了。”

    马钰说道:“是的,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农耕族群的经济模式相对草原要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就更强。”

    “既然我们知道这一点,那为何不主动追求经济模式多元发展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随着经济多元化,百姓家里置办了很多家具。”

    “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将来遇到过不去的坎了,就算变卖家产,也能多卖几文钱不是。”

    “说不定这几文钱就能救他们一命。”

    “如果千家万户都如此,那整个国家的财富总量将会增加多少?”

    “国家面对灾难的时候,抵抗力也会成倍数的提升。”

    “说的难听点,家底厚了,子孙就算败家,也能多败几年不是。”

    众人心下莞尔,都点头表示认同。

    说到这里马钰顿了一下,转而说道:

    “当然,前人也有前人的困难。”

    “生产力太低,强行追求多元化发展,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前面我们说过,从宋朝开始情况就变了。”

    “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人口也出现了大量富裕,有这个条件去发展百业。”

    “宋朝已经在往这条路上探索,他们将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把多余的劳动力引导向百业,南宋靠着很少的土地,就养活了八千多万人口。”

    “如果仔细研究宋朝的财税就可以发现,地税和人头税所占比例很小。”

    “他们财税的主要来源,其实就是百业。”

    “这就说明,多元化发展这条路是可行的。”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蒙古人入侵,宋朝的国祚是否可以再延续一两百年?”

    听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大动。

    宋朝地少人多,面对着寒冷期,还面临北方强敌的侵扰。

    即便如此,也养活了八千多万人口。

    关键是,他们还能让这些人都吃得上饭。

    如果没有外敌,靠着宋朝自己发展,说不定真的还能再延续一两百年。

    这么一算,宋朝国祚就能超过五百年。

    五百年啊。

    大明也即将面临寒冷期,人口也同样会出现大量富余。

    但大明没有那么强大的外敌啊。

    照这样算,那大明的国祚有多长简直不敢想啊。

    算着算着,他眼珠子都绿了,催促道:

    “快说快说,接下来呢。”

    朱标等人也同样都竖起了耳朵,增加几百年国祚,谁不兴奋啊。

    马钰心下也非常高兴,你感兴趣就好啊,兴趣就是最好的动力源泉。

    “但是宋朝也只是探索阶段,他们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

    “或者说,他们的做法是很粗放的,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果宋朝对此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再由朝廷出面制定宏观发展计划,我相信他们的情况会更好。”

    “但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基层官吏来实施。”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不识数的人去搞经济……”

    “这就是为何我一直说,大明要拓展官吏的职能范围,为何要提倡普及算学的原因。”

    “一切都是为了让大明的经济多元化,给后世子孙多积攒一些家底。”

    “力争让大明能熬过寒冷期,创造一个更加辉煌,国祚更长的王朝。”

    “让后世寻找治国经验的时候,不再提什么三代之治,只会拿大明做榜样。”

    一席话说的,就连朱元璋都感到热血沸腾。

    就更别提朱标、朱棡、朱棣哥仨了,如果不是环境不适合,他们恨不得站起来高呼开创辉煌了。

    等大家都冷静下来,朱元璋说道:

    “咱就知道,你小子对治国有一整套的想法,今天没有让咱失望。”

    虽然没有说具体的政策,可这一节课比任何具体政策都管用。

    让他对过去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再回想之前自己设计的国策,他觉得还是别拿出来了,重新设计吧。

    当然,他肯定不会这么草率,后续依然会做大量的调查。

    但最起码,现在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查了。

    比之前无头苍蝇一样,要强太多了。

    之后众人又围绕这个问题发起了提问,马钰一一做了解答,让他们对经济多元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马钰也顺便讲了一下商业税的问题,并强调了商业税在未来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次不用他提醒,在讲经济多元化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商业税的重视不够。

    税制方面,必须把这一块给补上。

    不过具体要如何征收商业税,马钰也表示不懂:

    “但我相信肯定有人懂,陛下多探查一番,定然能找到的。”

    朱元璋点点头,并没有认为他在藏拙。

    马钰要是啥都懂,那才有问题。

    之后又聊了一会儿,就到了午饭时间。

    用过饭之后,马钰就提出告辞。

    话题已经谈的七七八八,朱元璋倒也没有再留他。

    只是等到朱标三兄弟也想离开的时候,朱元璋却将他们三个留了下来,然后说道:

    “你们是不是很奇怪,为何我会将老三老四也留下来听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