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绑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来。

    师徒俩又被人架着一路周转,等头套被取下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身处一间密室。

    蒋如风依然是满脸笑容,态度非常的客气,还给两人端来了丰盛的食物。

    师徒俩也不是俗人,知道万事先吃饱饭再说。

    所以也没有客气,将食物吃了个精光。

    然后席应珍就问道:“不知你家主人何时来见我们?”

    蒋如风笑道:“我也不知,两位且耐心等待。”

    “如果两位有什么需要,就拉一下这根绳子,只要不过分的,我们都可以满足。”

    说完转身离去。

    师徒俩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同时叹气。

    道衍正想开口讨论一下当前情况,哪知席应珍打了个哈欠道: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老夫有些困了,先歇息了,你也早点歇息吧。”

    说着竟真的和衣躺下,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道衍先是无语,随后就是敬佩。

    这种修养,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啊。

    这一路折腾他其实也很困了,明明哈欠不断,可闭上眼睛脑子里却乱糟糟的怎么都睡不着。

    最后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默念佛经,总算是让自己暂时安静下来。

    ——

    朱元璋刚刚收到马皇后的信,内容非常啰嗦,把这一路的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了一遍。

    就连吃了几碗饭,喝了几碗水都说了一遍。

    可朱元璋却看的非常开心,自己未能出行的遗憾也稍稍弥补了一些。

    信的最后讲了马钰改良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事情,并且附上了几张图纸。

    朱元璋也非常惊讶,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找来工匠照图制作。

    然后找来织工试验。

    发现效率真的大大的提升了。

    而且不是提升了一两倍,而是至少七八倍。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朱元璋,可谓是非常的震惊。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之前马钰讲的关于生产力的课程。

    听过那节课之后,他虽然明白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可那种观感并不直接,始终隔着一层。

    尤其是对如何发展生产力,他没有丝毫头绪。

    可是现在,飞梭和新式纺纱机,让他直观的感受到了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变化。

    一个人就能创造之前六七个人才能创造的价值。

    如果家家户户都采用这种新式机器,那将有大量劳动力富裕。

    朝廷就能将多余的劳动力,引导向其他方向。

    比如开垦更多的土地,比如修筑驰道,比如……

    亲眼见证带来的冲击力,比任何语言都要大的多。

    此时他也终于理解了,马钰那节课的深意。

    看着快速纺纱织布的织工,他心中默默的道:

    “咱终于看到,养活几亿人口,度过寒冷期的希望了。”

    然后他又想到了马钰。

    之前这小子说他先学的广博,什么都懂一点只是了解不深,当时咱还当他是吹嘘。

    没想到竟然连工匠技艺都懂。

    看来他也并不全是吹嘘。

    就是不知道,他还掌握着多少这般高超的技艺。

    想到这里,他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恨不得立即将马钰喊回来,然后关在小黑屋里,将脑子里的东西都写出来。

    亲自验证了新式机器的真实性,朱元璋没有耽搁,立即下旨全国普及。

    “咱要在最短的时间,让天下百姓都能用到新式机器。”

    一开始群臣还觉得皇帝一惊一乍的,不就是改良机器吗?

    有必要这样大惊小怪吗?

    然而当他们亲眼看到新式机器的效率,也同样震惊了。

    也终于明白皇帝为何会如此急切了。

    同时对改良出这两种机器的马钰,也不禁刮目相看。

    就连儒生们,都觉得这两样发明利国利民,应当予以表彰。

    儒家只是抨击奇技淫巧,对农具一类的发明创造,那是非常重视和鼓励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如风入宫汇报道:

    “陛下,席真人和道衍大师已经请到。”

    朱元璋正忙于推广新式纺织机器,暂时没空去见两人,而且他还有别的打算。

    “好生招待他们,但不要让他们离开密室。”

    “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汇报给咱。”

    蒋如风深知不多看不多问的原则,立即领命离开。

    ——

    席应珍、道衍师徒俩就这样被关在密室里,因为不见天日,渐渐的已经失去了时间概念。

    只能根据送饭的规律,来推算时间。

    席应珍是真的做到了,既来之则安之。

    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还让人找来道经每日研读。

    就好像是在自家一般。

    道衍也想如他这般,一开始确实学的像模像样。

    可是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

    先是烦躁,然后坐立不安,到最后连经书也看不下去了。

    一直试图寻找线索,尝试和送饭的人交流套话。

    席应珍默默的看着这一切,什么都没有说,每天依然如故。

    直到有一天,道衍是在忍不住了,问道:

    “老师,您真的就一点都不担心?”

    席应珍淡淡的道:“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吗?”

    道衍顿时不语。

    已经七十九岁的老人,什么都见过了,也什么都看开了。

    早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

    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害怕的呢。

    可道衍不同,他还年轻,关键是他还有无数的抱负理想未能施展。

    无法做到坦然面对死亡。

    席应珍忽然叹气说道:“现在知道我为何要强压你了吧?”

    道衍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提这一茬,然随即反应过来,双手合十道:

    “老师深意,弟子终于能明白几分了。”

    席应珍将手中的经书递给他,道:“明白了就随我再读一读经书吧。”

    “或许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为你上课了。”

    道衍心中一沉,深吸口气道:“是,请老师教导。”

    之后师徒俩就在这密室里,上起了课。

    随着时间流逝,道衍浮躁的心渐渐的开始平缓下来。

    虽然还是做不到席应珍那般云淡风轻,却已然能控制情绪,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蒋如风每天一次,将密室里发生的一切告诉朱元璋。

    对于席应珍的泰然,朱元璋非常的佩服,不愧是得道高人。

    对于道衍的心态变化,他也给予了高度赞赏,名师出高徒啊。

    也就在这个时候,锦衣卫传来消息,马皇后一行人已经启程返回应天。

    朱元璋终于决定,是时候见一见师徒二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