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 多方位鉴定(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陈阳从檀木盒中取出了鉴定过的清雍正仿宣德青花小罐,指尖摩挲过冰凉的釉面,将其稳稳置于工作台上,与那只抱月瓶并排摆放。“来,帕特西亚,安德森,”他抬手指了指小罐,又点了点身旁的抱月瓶,语气里带着考校的意味,“方才我们已经确认为雍正官窑仿宣德青花瓷,现在,你们不妨再细细比较一番这两件器物的青花发色,看看是否真有相似之处。”
安德森和帕特西亚立刻凑到工作台前,几乎把脸贴在了瓷器上。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瞪大了眼睛,目光在两件瓷器间来回游移,恨不得将每一寸青花都刻进眼睛里。
“这……”安德森眯起眼睛,鼻尖几乎要碰到小罐的青花海浪纹上。
他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什么似的,声音轻得仿佛自言自语,“真的,一模一样啊……”
他直起身,脸上满是惊奇,转头看向陈阳,眼神里充满了求证的渴望,“陈,两件瓷器的青花,颜色深浅过渡,简直如出一辙!”
帕特西亚则显得更为谨慎,她一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轻轻拨动着光线下的瓷器,眉头紧锁,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足足过了五六分钟,她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在两件瓷器间来回逡巡,最终落在了陈阳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和探究:“所以,陈,你是想说,仅凭这蓝色的浓淡变化,就能判断它们的年代?”
陈阳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他摇了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青花发色固然重要,但它不过是众多参考指标中的一环罢了。”
“真正关键的是,要看钴料在釉层中的晕染效果。”
他说着,双手捧起抱月瓶,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般小心翼翼地转动着,让瓶身上的青花在灯光下展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幻。
“雍正青花的一大特色,就是发色均匀,层次清晰,既不像永宣青花那般浓艳且带有铁锈斑点,也不像乾隆青花那般过于追求艳丽。它既有前朝的精工细作,又融入本朝的审美意趣。”
他将瓶身转向安德森的方向,引导他仔细观察瓶腹上的海水纹。
“安德森,你看看这些海浪的波纹,是不是深浅有致,如同水墨晕染一般,富有立体感?”
安德森依言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抹惊叹,“哎,还真是!”他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着瓶身上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那青花料在釉层中晕染开来的细腻变化。
“这些波纹,就像活了一样,层次分明,简直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正是如此。”陈阳赞许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对雍正时期高超制瓷技艺的赞赏,“雍正时期的工匠们特别注重模仿华夏水墨画技法,力求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中展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一点,从这些蕉叶纹的叶脉晕染上也能看出端倪。”他伸手指向瓶肩处那片蕉叶纹,“你们看,这些叶脉的转折处,通过青花浓淡的变化,呈现出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过渡,这种精细的晕染效果,是永宣时期难以企及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位专注的听众,语气变得更为低沉而富有磁性,“这种对钴料晕染效果的精准掌控,正是雍正青花与其他时期青花瓷最大的区别之一。”
他小心地将瓶子翻转,双手如托着稀世珍宝般谨慎,指尖轻触瓶身边缘,生怕一个不慎就损坏了这件雍正珍品,露出底部无釉的砂底时,那温润的胎质在光线下显得格外纯净:“单凭釉色,是不可能鉴定一件瓷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