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鸣笛(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徐媛接到诏令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她虽在江南素有才名,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被朝廷征召,直到踏入翰林院,接过那一纸任命文书,徐媛才真真切切意识到,自己竟成了典籍司女史,堂堂正正地入了仕。
徐媛踏入藏书阁时,几位老翰林正低声交谈,见她进来,声音戛然而止。
空气凝滞了一瞬。
翰林院的老学士们板着脸,眼神里藏着打量,甚至隐约透着几分不以为然,可没人敢明着说什么。
毕竟,这是太后的意思,更是那位殷国师的手笔,还有那张江陵也默许了。
而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殷灵毓的本事?
就算看在她和太后的份儿上,他们也不能明着针对这几位女官。
只是他们自觉满腹诗书,若徐媛她们拿不出什么本事来,也别怪他们看不上她们。
徐媛深吸一口气,指尖微微发颤,却稳稳接过了官印。
既然踏进了这道门,她就绝不能退。
“羊毛贸易那晋商女子不是干得风生水起?”
“但经商和编纂文书还是不一样,若这徐媛真能成事,日后我家族里的女子,说不定也能谋个前程……”
更多的人则是沉默观望,反对者竟然出奇的少,大多就是嘀咕两句而已,这让李玉娥有些措手不及。
她还打算谁反对的最厉害,她就挑谁家的女眷上来呢!
“早在新式纺织机出现后,风气就变了许多了。”张居正叹道:“女子纺织而月入丰厚,江南一带本就有不少人家喜培养女儿刺绣功夫,倒也给了女婴活路,现在更是少见弃婴塔中有婴啼。”
这还是他的门生故吏里有人想要投其所好,特地写信报给他的消息,将其引以为自己的政绩,并借此对他和殷灵毓大加恭维。
殷灵毓头也不抬,轻笑一声:“金钱和权力在谁的手里,谁说话就硬气,女儿一个月能赚那么多钱,他们别说打骂了,恨不得跟女儿最亲最好,风言风语也不在乎了,儿子孙子也不亲香了,让她连人都不必嫁,一辈子给家里赚钱。”
李玉娥微微点头:“如此看来,这女子为官一事,倒也顺应了新政的变化。”
朝堂上的任免大权绕不开张居正,因此李玉娥自然也让张居正成为了知情人,张居正从前未曾有过改变风气的念头,因为他光是维持改革就已经步履维艰,但分析过其中利弊后,张居正欣然同意了下来。
因为对他来说,这些女子天然会站在新技术,也站在他的政策这边,这是有利于他的,而如今朝堂已经开始有些连轴转了,女子中的佼佼者想来也不在少数,就如同殷灵毓这般,对大明来说,女子为官也是有利的。
他前几日还想着要不要找个名义加开几场恩科,选拔一些贤才,用来补充朝廷中忙不过来的职位,现在看来,已经有了更好的人选。
与此同时,辽阔的海域上,汽笛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叫。
不远处,一座岛屿已然是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