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调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思想统一。

    所以大会小会总是不断。

    但人人都满怀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围在彼此身边,拿着数据,拿着报告,拿着实践所得的资料,一口气争辩到嗓子冒烟,在确信可行后再向下推行。

    “我认为第一优先必须是川藏线!连通四川盆地和拉萨,意义重大!藏区刚定,有了这条路,我们的政令,物资,军队才能源源不断进去,才能真正稳住那片高原!这是战略路!”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修川藏线?你知道那要穿过多少雪山峡谷?以我们现在的工程能力,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五年?我看五十年都够呛!”

    “我看,当务之急是修大路!优先连通京城,中原,江南,两湖!这才是经济命脉!能让北方的煤铁南运,南方的粮食布匹北调,盘活全国经济!”

    “江南两熟归两熟,东北也不差啥!南方现在正需发展,还是多往南方调煤铁吧!只是这样大批的物资运输,还是应该等到咱们的火车建成……”

    “等会儿!跑题了!我还是认为得最先考虑战略性道路!没安全,谈什么经济民生?”

    被夹在中间的工程负责人一个头两个大:“首领,还有各位首长……水泥产量就那么多,熟练工人和工程机械更少……同时开工这么多条,根本不现实啊!咱们得讲科学……”

    殷灵毓点点头:“的确如此,各位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资源有限,必须排序。”

    众人只好点点头,勉强商量出来个主次先后,然后继续下一个话题。

    周文渊把自己的文件拿出来:“首领!还有件事!新厂的选址,我坚持不能在顺义!那里离水源和主要煤铁矿区都太远,运输成本太高!这是具体的方案预估,各位过目。”

    “但是另一个选择唐山经过详尽的历代地理数据统计,地动频繁且明显,这……”

    殷灵毓用力摁了摁额角,万谦注意到,给她面前的杯子里添了点水。

    争辩声很快又起。

    这片土地不会在瞬息之间变成殷灵毓想要的模样。

    这片土地依然面临极端贫困,工业薄弱,人才短缺,粮食产量不足,旧社会观念仍然残留,教育资源匮乏,行政体系没有完全脱离军事指挥……

    这片土地也是在那些人的努力下,才变成殷灵毓生活的那样的。

    没有人说,它好破啊,我们别干了,放弃吧,我们走吧。

    这里是家。

    在家里怎么累都是好的,因为他们愿意。

    通过分配前清官田,旗田,地主土地给无地农民和推广土豆,玉米,红薯,加上称得上极其慷慨的免农税政策,绝大多数百姓终于实现了 “想吃就能吃饱” 的基本需求。

    至于首领那已经逐渐不再出现的神秘商队,知情的人一个比一个默不作声。

    蜂窝煤和羊毛制品的普及,让北方百姓冬季的生存状况大幅改善,而牛痘接种和基础卫生知识的宣讲,也开始有效遏制天花等传染病的流行。

    夜校扫盲大规模铺开,拼音和简化字降低了学习门槛,再加上华夏重视科技,人才,哪怕不爱学习的,至少也憋着气要把最基础的拼音和名字学会。

    旧官僚体系被逐步摧毁,新的干部队伍热情,耐心,虽然有时会经验不足,但清廉,高效,贴近群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