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生辰劝君惜取少年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雍州已入伏月。

    宋府庭前榴花照眼,炎气穿廊,竹簟生润。

    宋嘉澍总算过了府试,他把书卷一扔,开始整日在府里乱窜,跟着张祷粘蝉。

    天公翻脸无情,白日金轮蒸蒸,夕昏却雨打青阶,就在宋老太君六十岁寿辰来临之际,她忽地头风发作,卧榻不起。

    言朝兮尾缀在宋端娘身后,进了瑞霭堂。

    她忘不了前些日子宋老太君抽她的那顿竹条与巴掌,但看到那位白发骤增,病歪歪的老人时,自己心中那口怨气忽地消散了。

    宋老太君目如鹰隼,瞥到宋端娘身后的言朝兮后,脸色霎时阴沉下来。

    头戴抹额的老夫人倚在软枕上,撇过脸去:“老身还没死,也不必如此着急奔丧罢。”

    宋端娘面色不改,自身犹在守寡,当然不得穿着鲜艳绫罗,佩戴金玉钗环耳铛,未免遭人闲话。

    她径直坐在卧榻边,接过檀嬷嬷手中的药膳,沉声道:“母亲若想我彩衣娱亲,直说便是。”

    宋老太君软和了性子,微抿两口药汤。

    “我不是在讲你。”

    宋端娘手中瓷勺顿了顿,觑了眼埋在角落的言朝兮。

    她尚未及笄,今日穿了一袭霜色袒领襦裙,这也不打紧。

    若论礼数,言朝兮进了瑞霭堂后迈的哪只脚都规规矩矩的,让人挑不出半点错。

    宋端娘心忖,宋老太君念着言朝兮让她在鲁国公夫人跟前丢面,这是存心要寻瑕伺隙。

    宋端娘放下了手中瓷碗:“那就是朝朝儿了。”

    言荞本就孤苦贫寒学子,自小吃百家饭长大,上无高堂,下无弟妹,如若得不到宋老太公青眼,不知要替人抄书多少年。

    他刑场自焚,倒是死后在地下清白了。

    可言朝兮呢,一个舞姬姨娘生的庶女,如今在宋府有自己的小院子,有小厨房随便做些什么点心吃,还有丫鬟伺候。

    更要紧的是,可以跟宋老太君的正经孙辈一同进学。

    像那些煊赫朱门,不乏有当家主母对妾身子女赶尽杀绝,扼死胎中。

    但宋端娘不那么想,这都是言荞和白璎璎的错。她在宋老太君膝前教养大,较真的说虽不是嫡系名门贵女,也胜似三分,她才不屑于为难个孩子。

    言朝兮如今境遇,这显然是沾她的光了。

    而言朝兮不止心中“咯噔”一下,也被那瓷碗磕碰在桌案上的声音唬住,她悄然抬首,细细打量着面前两人。

    宋老太君面对宋端娘的举动却轻笑一声,脸色也有些好看起来。

    “母亲要好好养病,莫要想这些繁文缛节,后日便是您的寿宴,我瞧过嫂嫂的礼程,已是滴水不漏,”宋端娘换了个话头,“倒是您,总不能病怏怏让其余老太君们笑话……”

    宋端娘话说得密,直吵得宋老太君头愈发疼了。

    “半只脚埋进土里的人了,过什么寿,你不过是要见方锦屏那老妇,从前也未见你如此殷勤。”

    这句话一落地,宋端娘登时面如土色,拔座而起,羞愤道:“我尚在三年寡期内,母亲,断不可辱我清白!”

    宋老太君好整以暇地看着宋端娘。

    她这养好了小月子,更是位风姿清冷,身段窈窕的少妇,不怪方家小子喜欢。

    宋老太君听闻宋端娘前些日子去菩如山听道一路,纵然戴着面帘,绾了发髻,也惹得路过郎君频频相顾寻话。

    多好的鸢尾,怎么栽在言荞那坨粪田里了。

    “真稀罕,你是说日日翻进静尘院的是那等子采花贼,不是劳什子方家二郎?”

    宋老太君精神起来,字字往人心尖戳去。

    宋端娘心知理亏,不该在言朝兮面前丢面,于是匆匆行礼,旋身甩袖离去。

    言朝兮若有所思,却也亦步亦趋离开了瑞霭堂。

    “檀伽,你瞧瞧,端娘她吃了多少亏,如今却还是那副一点就着的性子,”宋老太君显然不似方才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她坐起身来,“取我的私库单子来,我该琢磨这两母女嫁妆要费多少。”

    檀嬷嬷搀着宋老太君起身穿外衫,终是犹豫说道:“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