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祝大家节日快乐(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吴新蕊在京城一共待了三天。这三天里,她开了两天半的会。
她回清江省那天,恰好是新一轮春运大潮的开端。
车站,机场,人潮汹涌。
空气中弥漫着归家的喜悦,和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
临海省的疑似病例,在新闻播报里,从两位数,悄然跳到了三位数。
隔壁的港岛,出现了第一例死亡病例。
恐慌,如同无形的病毒,开始在人群中悄悄蔓延。
随着春节的临近,病毒的扩散,几乎已成定局。
在吴新蕊的建议下,各个省份,特别是与临海省毗邻的,或是劳务输出大省,都开始效仿清江省的模式,紧急成立了防疫指导小组,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考验。
京城,在这场风暴来临前,还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刘清明清楚地知道,春节过后,这里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成为与临海省并列的重灾区。
但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他只是体改办一个小小的副处长,人微言轻。
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担忧和判断,融入到每一份工作报告里,用最严谨的数据和逻辑,对上级进行一次又一次委婉的提醒。
至于人家听不听,听进去多少,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在京城这座巨大的机器里,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
不过,也有好消息。
在完成了那份关于临海省防疫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之后,司里交给了他一项全新的工作。
研究设立一个新的应急管理机构,对于现有国家治理体系的影响和冲击。
这说明,他之前通过吴新蕊递上去的那个“不成熟的想法”,已经被摆上了某些领导的案头,并且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刘清明记得很清楚,前世的应急管理部,要到十几年后的2018年左右,才会正式挂牌成立。
如果自己现在起草的这份报告,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让这个强力部门提前面世,哪怕只是提前几年,或许对于未来那些惨痛的灾难,都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少死一些人,少一些损失,总是好的。
只是,刘清明对于这个机构的具体运作,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他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后世零散的公开信息。
他只能凭借那些少量的印象,再加入大量自己的超前理解,从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协调机制、法律支撑等各个方面,去系统性地阐述它的重要性。
刘清明很清楚,在体制内,任何部门间的职能变动,都会掀起滔天巨浪。
无论是增加还是削减,都必然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
要说服的人,要摆平的事,其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绝不是上级领导一句话,下面就能令行禁止,照单执行那么简单。
你的理念再无懈可击,也常常敌不过根深蒂固的人情世故和部门利益。
这份报告送上去,组织上立刻惊为天人,纳头便拜,那是玄幻小说里的情节,不是现实的官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现在的工作毫无意义。
恰恰相反,这项工作本身,就意味着上级已经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也已经有人在暗中推动它的落地。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哪怕最终,这个机构还是要等到十多年后才能真正实现,但作为这份蓝图最早的起草者之一,刘清明依然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了一丝欣慰。
他种下了一颗种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清明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资料里。
他再一次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当中。
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盲点,他频繁地出入单位的资料室和相关部门。
了解他们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从中推导出其利益核心。
办公室的同事丁奇,和办公厅的李明华,成了他接触最多的人。
三个人经常会凑在一起,为了一两个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丁奇的新工作,是研究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
这是一个比刘清明的课题更加棘手,也更加重要的命题,牵扯的利益方也更为复杂。
李明华还是第一次看到,一向眼高于顶的丁奇,会对一个比自己年轻这么多的后辈如此推崇。
这天下午,三人又在丁奇的办公室里碰头。
小小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李明华看着刘清明刚刚修改过的一版草案,啧啧称奇。
“老丁,你看看,我就说这小子脑子里的构造跟咱们不一样。”
李明华把手里的几页纸拍了拍,对着丁奇嚷嚷。
“把消防、安监、防汛、抗旱、地震、公共卫生应急,甚至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全都整合到一个部门里去,搞一个超级大部委。”
“这个构想,我跟你说,没有十年脑血栓,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这话听着像骂人,但刘清明和丁奇都听出了他话里的惊叹。
丁奇没理会李明华的玩笑,他摸着自己的保温杯,表情很严肃。
他看着刘清明,缓缓开口。
“小刘,你的这个想法,不光是胆子大,而且逻辑是自洽的。我这几天也在想,现行的这种‘分块管理、临时协调’的模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平时不出事还好,一旦遇到大的天灾人祸,各个部门之间沟通成本太高,命令传达链条太长,很容易贻误战机。”
“但是……”丁奇话锋一转,“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方案的阻力有多大?”
刘清明点点头,他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
“丁哥,李哥,我知道这很难。”
他拿起桌上的铅笔,在一张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