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妥协?我更喜欢掀桌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卢东升的办公室门是虚掩着的。

    刘清明没有犹豫,抬手敲响了房门。

    沉稳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一步一步,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特有的坚实感。

    “进来。”

    卢东升的声音从门后传来,听不出什么情绪。

    刘清明推门而入,反手将门轻轻带上。

    卢东升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着一份文件,听到动静,他抬起了头。

    他的面前没有像刘清明那样堆积如山的文件,只有寥寥几份,显然都是经过秘书筛选过的,最重要,最紧急。

    “坐。”卢东升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刘清明拉开椅子坐下,身体坐得笔直,两手平放在膝盖上。

    这是一个下属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标准姿态。

    卢东升没有马上开口,只是静静地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刘清明能感受到那道审视的目光,但他没有躲闪,也没有迎合,只是平静地等待着。

    他知道,卢东升一定已经知道了物资被截留的事情。

    甚至,他可能比自己知道得更早,更详细。

    “有什么困难,告诉我。”卢东升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的开场白,直接而坦率,像一个真正关心下属的领导。

    但刘清明很清楚,这只是场面话。

    真正的关心,是不会让自己的下属掉进一个明知道存在的坑里。

    “部长,有个事想向您汇报。”刘清明同样没有绕圈子。

    “清江省援助的第一批物资,已经全部抵达京城,并已入库。”

    “其中包含了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标准医用口罩、高性能防护服和医用消毒液。”

    “按照计划,这批物资将优先配属给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同样战斗在防疫前线的同志。”

    刘清明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但是,在物资从中转仓库调运往一号仓库的过程中,被截留了。”

    他说得不卑不亢,像是在陈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实。

    卢东升的脸上,果然没有流露出丝毫惊讶。

    他只是放下了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吏,没有什么风浪是他没见过的。

    刘清明能想明白的关键,他自然更加清楚。

    “哪个单位?”卢东升问道。

    这个问题,和刘清明预想的一模一样。

    京城是什么地方?

    这里集中了全国最多的权力机关,部委林立,央企扎堆,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外面省市惹不起的存在。

    卫生部在国务院下属的诸多部委里,向来不算强势,话语权有限。

    如果事情牵扯到某些真正的强力部门,少不得他卢东升要亲自出面,动用自己经营多年的关系网。

    “孙淼同志去处理的时候,对方没有透露具体单位。”刘清明将孙淼的汇报和盘托出。

    “只说出示了一份盖着红头印章的公函,级别不够,无权过问。”

    “不过,根据孙淼同志的判断,对方的行事作风,很像是中直机关的人。”

    卢东升听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他在思考。

    片刻之后,他拿起了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开始拨号。

    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个按键都按得很准。

    刘清明就坐在对面,静静地听着。

    他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他只在新闻里听过的部委和中直机关的名字。

    卢东升完全没有避讳他。

    电话里的对话很简短,通常是几句寒暄,然后直入主题。

    “老张,我东升啊,跟你打听个事儿……”

    “喂,是政策研究室的小王吗?你们主任在不在?”

    “老李,睡了没?有点事麻烦你一下……”

    卢东升的声音始终很平稳,有时带着点商量的口吻,有时又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强势。

    这就是曾经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所拥有的能量吗?

    一张无形的大网,以他为中心,迅速铺开,覆盖了京城权力的各个角落。

    刘清明越听,心里越是感到一种震撼。

    这种人脉和资源,不是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副处长能够想象的。

    一圈电话打下来,大概花了二十多分钟。

    卢东升挂断最后一个电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事情基本搞清楚了。”卢东升看着刘清明,缓缓说道。

    “被截留的物资,目前在城东的一个仓库里。”

    “那里是规划中奥运村的工地,现在还处于施工准备阶段,地方很大,也很偏僻,不容易被发现。”

    刘清明没有插话,他知道,关键的在后面。

    “我已经跟他们交涉过了。”卢东升继续说道,“可以拿回来一半。你派人去交接吧。”

    一半。

    刘清明的心里微微一沉。

    不是全部,只有一半。

    “我等下就去安排。”他应道。

    “很失望吗?”卢东升忽然问。

    刘清明抬起头,迎上对方的目光,他摇了摇头:“我知道部长您已经尽力了。”

    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那些强势部门嘴里抢回一半的物资,已经彰显了卢东升强大的手腕和影响力。

    换做任何一个人,可能连一箱口罩都拿不回来。

    然而,卢东升也摇了摇头。

    “不,我没有尽力。”

    他的话让刘清明微微一怔。

    “我能把东西全部拿回来。”卢东升的语调很平淡,却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但我只拿回了一半。你能理解为什么吗?”

    刘清明沉默了。

    他不是官场小白,他能猜到一些。

    但从卢东升嘴里亲口说出来,意义完全不同。

    “不太理解,但能接受。”刘清明选择了实话实说。

    卢东升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和提点后辈的意味。

    “这就是我们做事方式不同的地方。”

    “我需要考虑日后的工作,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不能因为一批物资,树敌过多。”

    “你年轻,有冲劲,眼里揉不得沙子,想要一个绝对的公平。我也能理解。”

    刘清明没有反驳。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那些是救命的物资,是给一线医护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

    少一箱,就可能多一个医护人员被感染。

    这种时候,任何截留和挪用,都是在犯罪。

    “我只是担心,”刘清明斟酌着开口,“我们的软弱,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可乘之机,伸出他们的手。”

    “说得好!”卢东升赞许地点点头,“你的理解能力真的很强,不错。”

    “这次的动作,确实是他们的一次试探。动手的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强力机关,就是几个单位联合起来,打着单位的旗号为自己谋福利。”

    “有句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卢东升的指尖再次敲击着桌面。

    “有些人,他们的级别可能不高,权力也不大,但他们就像沙子一样,散布在各个你想都想不到的位置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给你使个绊子,让你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成。”

    “这样的人,能不得罪,最好不要得罪。”

    “但,”卢东升话锋一转,“也要亮明我们的态度,让他们知道,这里有条线,不能过。所以,我拿回一半。既给了他们面子,也保住了我们的里子。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刘清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这是最典型的中庸之道,是华夏官场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

    平衡,妥协,各退一步。

    “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还会有。”卢东升最后总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