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妻子逆行、我来守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央视的315晚会?

    刘清明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

    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华夏人来说,都太过熟悉。

    在这个时代,它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把悬在所有不法商家和失职部门头上的利剑。

    每年3月15日,这把利剑都会落下,斩断无数黑色的利益链条,将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龌龊曝光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卢东升的意思,不言而喻。

    通过正常的渠道向上汇报,或许会遇到重重阻力,被各种关系网所消解。

    但如果,把这些事情捅给媒体呢?

    尤其是央视这种级别的媒体。

    一旦形成舆论,引起全民关注,那么再大的阻力,再硬的后台,恐怕都得掂量掂量。

    这确实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妙棋。

    “我明白了。”刘清明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部长,谢谢您的提点。”

    卢东升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我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做,还要看你自己。”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舆论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披荆斩棘;用不好,也会伤到自己。”

    刘清明再次点头。

    他当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只是,他没想到,卢东升竟然会如此坦诚地将这种“盘外招”教给自己。

    这已经有了一丝指点的味道。

    对于双方的关系,实在是有些别扭。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早点回去准备一下。”卢东升放下茶杯,下了逐客令,“明天一早,直接去指挥部报到,会有人跟你接洽。”

    刘清明站起身,郑重其事地说。

    “部长,我先出去了。”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

    驻京的部队医院数量不少,但既适合专门收治,又具有丰富传染病治疗和防护经验的,也只有位于城西的总院一附院了。

    这家以三字头为代号的部队医院,此刻正严阵以待。

    从全军抽调的顶尖医疗专家,联同卫生部的专家组,在这里组成最强的防线,全力收治着每天从四面八方送来的病例患者。

    越是接近病区,气氛越是凝重,防护措施也越是严格。

    现在,就连医院大门口站岗的卫兵,也穿上了全套的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

    医院大门外,一辆印有“CCTV”字样的采访车旁。

    苏清璇也同样是全副武装。

    在导师的力荐之下,正在传播学院读研的她,以外聘人员的身份,加入了央视这次的专题报道组。

    凭借过去几年在清江省积累下的名气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她很快就在团队中站稳了脚跟,并被委以重任。

    这位形象气质绝佳的女主持人,此刻身上穿着清江省最新生产的优质防护服,戴着标准的医用N95口罩,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

    她背对着戒备森严的医院大门,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开始了现场报道。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全国防疫指挥部指定的定点专科医院,总院一附院。”

    “截止到昨天晚上十二点,从全市各处收治和转运至此的病例,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例。”

    她的声音透过口罩,带着一丝沉闷,但依旧清晰有力。

    “根据我们从医院内部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医院所有的普通病房都已清空,并进行了紧急改造。但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最多一周之后,这里的病床就将全部告罄。”

    “对此,全国防指的相关负责人向我们表示,离此地不远的另一所部队医院,也正在进行紧急改造,会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准备接收新的患者,请广大市民朋友不必恐慌。”

    说到这里,她的话锋一转。

    “另外,据医院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前期部分防护物资供应不到位,医院内部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总数达到了两位数。”

    “就在昨天凌晨,一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因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

    “让我们为她的勇敢和牺牲,默哀一分钟。”

    隔着厚厚的护目镜,苏清璇清丽的眸子里,瞬间噙满了泪水。

    她强忍着悲痛,在心中默数了六十秒。

    这一分钟,对她来说,无比漫长。

    她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继续对着镜头进行报道。

    十分钟后,直播结束。

    她带着摄制组,获准进入医院大门,开始对内部收治现场进行补充画面的拍摄。

    这也让守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了医院内部的真实情况。

    一辆120急救车呼啸着停在急诊部门口。

    车门猛地拉开,一个戴着呼吸面罩的病人被几名医护人员合力抬下车,飞快地通过紧急通道送入抢救室。

    纷乱的脚步声。

    急促的呼吸声。

    监护仪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刺耳的警报声。

    走廊里,病床上那些虚弱无助的患者,过道中那些已经疲惫到失神的医护人员,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又令人窒息的真实画卷。

    苏清璇的镜头紧紧跟随着这些画面,她的解说词也变得有些急促,仿佛自己也身处这紧张的氛围之中。

    镜头的最后,定格在一具被装进黄色裹尸袋的遗体上。

    死者,正是昨天凌晨牺牲的那位年轻护士。

    和她相熟的医院同事们,再也控制不住情绪,靠在墙角,发出了压抑的抽泣声。

    这哭声,成为了这个镜头最好的注脚,也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报道结束。

    苏清璇和摄制组的同事们,在医院门口的临时消毒区,进行了细致到每一个毛孔的全身消毒。

    他们将身上那套价值不菲的防护服脱下,扔进指定的医疗废物回收桶,然后测量体温,确定一切正常后,才被允许走出医院大门,回到停在路边的导播车上。

    与身体上的疲惫相比,那种亲眼目睹死亡,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更让苏清璇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尽管作为一名法制记者,她也曾经报道过不少重案要案,见识过各种血腥的场面。

    但在天灾人祸面前,生命的脆弱,还是让她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一个同事递过来一杯热茶。

    “苏姐,喝点水吧。”

    苏清璇接过来,轻声说了句“谢谢”。

    她刚想把杯子送到嘴边,小腹处却突然传来一阵剧痛。

    那是一种尖锐的、绞着筋的痛。

    痛得她忍不住蹙起了秀眉,手里的纸杯都差点没拿稳。

    “苏姐,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旁边的同事看到了她难受的样子,关切地问道。

    苏清璇说:“我好像来那个了。”

    她忍着痛咬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没关系,一会儿就好了。”

    同事是个年轻的姑娘,闻言立刻了然,有些心疼地说道:“那你还这么拼,赶紧休息一下吧。今天真是吓死我了。”

    苏清璇疼得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

    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疼。

    同事见她情况不对,有些担心,正想着要不要去找个医生过来看看。

    就在这时,导播车的车门被人轻轻敲了两下。

    她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戴着口罩的高大男子站在车外,正透过车窗看着车内。

    同事有些警惕地拉开车门,问道:“你找谁?”

    男子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正弯着腰,蜷缩在座位上的苏清璇。

    同事这才注意到,他的手里还提着一个银色的保温桶。

    男子开口了,声音温和而有磁性。

    “我是她丈夫,来给她送点东西。”

    苏清璇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艰难地抬起头,正好对上了那双温柔的眼眸。

    她有些虚弱地开口:“你怎么来了?”

    刘清明没有立刻回答她,而是对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