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7(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云山部族迁入大燕已有二十年,元宵氛围却不浓厚,故而姜焉并未如何过过元宵。燕都的佳节氛围却浓厚,白日里姜焉打马自街上过时就见各府衙的小吏忙忙碌碌地装点着恢弘的城池。

    兴许是分别在即,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显得格外弥足珍贵,宋余和姜焉分外珍惜。一入夜,二人就兴致勃勃地要外出,姜焉还好好地打扮了一番,俨然开屏的孔雀,又挑了两个制式相同的玉佩挂在他和宋余腰上。宋余看得不住笑,还小心翼翼地给姜焉戴了红宝石的耳坠,他拨了拨宝石,姜焉俯身与他接了一个黏人的吻。

    临到出门时,宋文担心不已,一再叮嘱姜焉,“侯爷,灯会人多,可千万照看好我家少爷。”

    姜焉说:“知道了文叔,放心,有我在,一定把五郎看得牢牢的。”

    “哎,”宋文还是不放心,说,“要不多带几个人?”

    宋余笑道:“不用了,苓姨和玉川表兄也会一起去。”

    宋文只得说:“那少爷当心些。”

    二人无不应好。他们坐马车往闹市去,走过两条街,人就多了起来,五城兵马司遣了人在坊门口巡逻,一副闹中有序的模样。姜焉将宋余抱下马车,换了轮椅,低声和他说:“圣上将灯会一事交给了太子,为表与民同乐,戌时三刻,圣上会携重臣一道登承天门点燃万民灯,到时候一定很热闹。”

    宋余道:“那到时承天门一定很多人。”

    姜焉笑嘻嘻道:“可不是,阮承郁早早就让锦衣卫筹备起来了,”他掖了掖宋余身上的大氅,问他,“五郎,冷不冷?要不要再拿个手炉?”

    宋余摇了摇头,“不冷。”

    “苓姨也来看灯会?”姜焉已经轻车熟路地换了称呼。

    宋余笑道:“冯家在京都有两个酒楼,每年元宵都会赠花灯,猜灯谜,表哥说今年还要比射箭,投壶,又请了如月坊的妙如姑娘抚琴,约莫会有很多人去凑热闹。苓姨和表哥要去亲自看着,大抵无暇来逛灯会了。”

    姜焉说:“那一会儿咱们买两个花灯,给他们送去。”

    宋余说:“那表哥会说你败家了,酒楼里多的是花灯,哪儿用得上上外头买?”

    姜焉哼笑了声,他转身从马车暗格里取出一盏花灯递给宋余,说:“来,这不败家了,我亲手做的。”

    宋余愣了下,目光落在那盏花灯上,却是一盏狸奴样式的花灯,做工精巧,栩栩如生,仔细看去,那迈着四肢,昂首挺胸的狸奴嘴里还叼了只鱼,鱼也绘得细致,甩着尾巴,眼神灵动。宋余惊喜道:“好漂亮的花灯。”

    姜焉颇为自得,说:“喜欢吗?”

    宋余接过花灯提在手中,道:“喜欢,你何时做的,我竟不知道?”

    姜焉道:“教你知道还叫惊喜了?”

    宋余抿着嘴唇笑道:“我很喜欢。”

    姜焉说:“走,逛花灯去咯。”

    宋余见姜焉雀跃欢喜的样子,兴致也越高,姜焉是异族人,鲜少见如此热闹的花灯会,见了什么都惊喜,低头和宋余说几句。这才半条街,宋余手中已经抱了几袋点心零食,木雕,玉石串子,发簪等零碎的小玩意儿,尽都是姜焉买的,路边一个小姑娘背了一篓子新摘的梅花,姜焉瞧着好看,也买了几支插在轮椅上。

    宋余哭笑不得,说:“再这么着别人要将我当卖货郎了。”

    姜焉刚想说话,目光却被路边一个摊子吸引住了,上头摆着的都是各色刺绣摆件,有活灵活现的布老虎,斑斓的鸟儿,昂着脑袋的小狗儿,“五郎你瞧那个。”

    他指着那摆在最中央的粗布老虎,宋余顺着他的手看去,笑道:“你喜欢?”

    那摊主是个老汉,见状笑着揽客,道:“两位公子随意看,这些都是老朽家中老妻和孩子做的,里头塞的是荞麦草药,摆在床上能镇定安神呢。”

    姜焉挑剔地审视着那只老虎,和宋余咬耳朵,“为什么绣大虫,狸奴不威风不招人喜欢吗?”

    宋余扑哧一声笑了,小声道:“虎是百兽之王,寓意吉祥辟邪,嗯,狸奴也可爱,他们这儿摊上没有,我们再逛逛也许就能找着狸奴刺绣了。”

    姜焉瞅瞅那老虎,说:“也要那样儿的。”

    宋余笑道:“好。”

    那老汉见二人都盯着那老虎摆件,殷勤笑问道:“二位公子想要这个吗?”

    宋余说:“有劳,替我拿那个,”他指着悬挂着的刺绣彩球。

    老汉:“好嘞,二十文。”

    宋余将铜板递了过去,接过那刺绣彩球晃了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