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军人是最大公约数(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费加罗报》刊登的杜瓦尔将军采访内容当中,杜瓦尔将军面对为什么对生下孩子的妇女,和没有生下孩子的孕妇植发双标的问题,做出的回答是非常开诚布公的、是全无私心的、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确实不公平,她们是受害者,但为了参战官兵的未来生活保障,如果有一天当国家需要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公民们勇敢的站出来,就只能这么做。反正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一个临近退伍的老军人,并不介意自身未来会受到什么样的抨击,为了军人退伍后的生活保障,反对者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杜瓦尔将军,谢谢你……”市政厅外面忽然传来和声乐一般的感谢,科曼听到放下《费加罗报》,走到窗边看向外边,大概几百名身着军装的军人在市政厅外面呐喊感谢。
科曼不知道这是哪一支部队,是不是马上就要开赴德法边境,但这一幕的出现,应该证明了全体法军都这件事的倾向。
逼着妇女为了免罪嫁给伤残军人,组建家庭保障未来这些军人的生活。
这个过程当然是会引起非议的,法共的领导人多列士提出质疑也很合理,从手段上确实有些见不得人。
但这种事,都是理论上有更好的办法,可更好的办法从来都只存在理论上,科曼这一手受害者有罪的手段,确实是十分卑劣,这是无疑的。
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成功率最高见效最快的办法。
孕妇群体被赦免之后,留给可能被流放的妇女就只剩下了一条路,找到军人结为伴侣生下孩子,参照还没有分娩私生子的孕妇,用肚子里的球脱罪。
巴黎市政厅一天之内迎来了六七波军人表达感谢,由此可以证明,不仅是女人可以共情,军人互相共情起来一样不会差。
战争还没有结束,谁都不能保证,战争之后还能完整的回来,一旦缺胳膊少腿的退伍,这些军人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今天为伤残军人发声,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发声,留下一个未来的可能性。
“法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真的不是法共,而是军人。”科曼承担自己有赌的成分,但这一次赌对了。
从一九四零年到现在,累计的三百万参战法国军人,才是最大的公约数,他们加上他们的家庭,要超过法共这个事实上第一大党。
而且别说多列士并没有反对,只是觉得执法双标要求解释,就算是法共本身下属的武装力量,也不会反对这一对伤残军人保障的处理办法。
法兰西青年师相信会通过这一次的行动,扭转之前清算法奸的负面印象。
同时法兰西第一集团军,又为青年师补充了一个团,这个团是由洛林老兵组成,这是因为德拉贡上将考虑到青年师的战绩仅有马赛大捷,作战能力堪忧才对其进行补充。
洛林十字团的加入,会极大程度上补充青年师缺少作战经验的不足。此时大量法军已经进抵法德边境,武器弹药源源不断的运往进攻萨尔的预设阵地,科曼也开始随部队接收武器装备。
青年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