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汉语解释是“使聚集在一起”、“聚集”[1]。

    只单单一个孩子的颅骨,怎么也称不上收集吧。

    他怀疑张祖生一定还杀过其他的人。

    【《报告!这儿有个另类收集癖》案件解锁16%。】

    陈立冬眼睛一亮,这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他再次追问:“您还记得案件发生前后,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吗?”

    “特别深刻的?”王正茹倒吸一口凉气,拼命回想,“emmm……当时林老师他们还给附近的环卫工人、清洁工人送了年礼,这个算吗?”

    “算,可以详细说说吗?”

    或许是自己曾经也这样被帮助过,所以每当听到类似的内容,陈立冬都觉得心里一暖。

    让他回忆起之前在孤儿院时,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好心人过来,给他们捐赠学习用品,像是书包、笔本子、笔袋之类的,还收到过伞、水杯、衣服、鞋子、篮球之类的用品。

    他出租房里现在还在喝的水杯,就是初中好心人捐赠的,质量特别好。

    王正茹回忆:“我记得15那年,雪特别大,已经快到过年了,学生们也都放了假,但是周围的环卫工人、地铁里的清洁工他们,都还坚守在岗位。”

    “好像就是小年那天,林老师在教研组里发了大雪里环卫工人打扫的图片,说有些心疼他们,于是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了热的生姜可乐。后面还去超市采购了一些米面粮油水果,打包好后送给了周围的工人。”

    “所以我实在想不通,到底什么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陈立冬也想不明白。

    但无非就是那些难以启齿的,凶手们自己聊起来都无言以对的糟糕的借口。

    好像受了点委屈,不报复下社会都不能平息。

    陈立冬又与王老师聊了聊,直到听到铃声响起,他才意犹未尽地跟有课的王老师说再见。

    不过两人加了微信,说有什么消息就共通一下,争取早日把凶手抓住。

    出校门后,陈立冬看向车站方向,沉思:“张祖生的家乡在江城吗?”

    这个问题小圆球还是可以回答的。

    它调取大数据,将张祖生的祖籍所在地、家庭成员都汇总起来,以PPT的形式展示在陈立冬的脑海里。

    陈立冬:“……”

    好高级,外星人都要做PPT。

    张祖生,男,45岁,祖籍江城黄县石榴村,当地主要靠种水稻谋生。

    他父母从小就外出到江城打工,靠干一些体力活赚钱。

    他有2个姐姐,都只读到初中,就外出到制衣厂、电子厂打工赚钱。

    他自己也是13岁就辍学打工,但一直都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他们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但多年前两位老人就已去世。

    目前张祖生自己一个人生活,他的父母还健在,在家里靠几亩地赚些苦命钱。

    这些都是明面上小圆球搜集来的信息。

    但陈立冬觉得,想要更精准地了解张祖生这个人,还是需要深入到他的家乡,听一听乡亲们口里的他。

    于是,他毅然决然买了张大巴车票,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13:00从江城客运站出发,耗时2个小时抵达黄县客运站。

    〖你真的好果断。〗小圆球再次赞赏,然后问,〖你是什么属性的人?〗

    它最近上网,学到了很多潮流的、稀奇古怪的知识。

    陈立冬思考两秒,思考失败,叹息:“应该是穷人吧。”

    小圆球:“……”

    它可是听网上说,总说自己穷人的人,反而不那么穷呢。

    --

    黄县并不大,这儿的出行全靠大巴车或自驾。

    他们的方言倒与江城口音差别不大,囫囵着十句里能听懂六七句,剩下的连蒙带猜也能了解个大概。

    到了黄县客运站,陈立冬又在当地买了碗便宜的只花了4块钱的汤面,一边吃一边听店主和客人们闲聊。

    他眉头微微皱着,有些愁苦和可怜。

    小圆球探头探脑,轻轻拍拍他的脑袋:

    〖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我应该怎么去呢?”

    陈立冬呶呶嘴,“有什么借口呢?”

    他基本没有出去玩过,第一次出去玩还是在参加物理竞赛时,他当时被选拔上,前往湖省和帝都参赛。

    那是他第一次离开江城出远门,整个人是兴奋的、昂扬的。

    严格来讲,这个算是他第二次独自坐车到陌生的地方。

    激动的同时,还有些忧愁。

    吃住可都要花钱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