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顾氏子弟踏九州,李亨薨(求月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并不是为了自己那所谓的心安。

    他只是想要通过此举来唤醒更多的百姓,不要着魔于佛教。

    崇佛寺——

    名下田产足七万余亩,府库存钱十五万贯、名下商铺数十,其寺内和尚手中有着数条人命;

    汴州大相国寺分院——

    寺产侵吞汴渠两岸良田三百余顷,致使数百户失地流亡。

    私设质库年息过倍,逼死借债民户十数家,僧众私藏弓弩甲胄,参与此次造反。

    扬州大明寺下院——

    垄断运河码头,强收“香火过路钱”,商旅苦不堪言。

    名下“长生库”盘剥海商,鲸吞珍货,伪造海难吞没货物,僧侣习练邪术“五通神”,以“求子”为名淫辱信众妻女,致数人自尽。

    寺内豢养亡命之徒,为争夺盐场利益,杀伤盐丁数十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可谓是大案。

    甚至其中很多事就连顾易这个现代人都会觉着心惊肉跳,但仍是不足以唤醒所有的百姓。

    但顾轩却是完全不在乎这些了。

    这一桩桩的供词,都在让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就这样始终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甚至他都开始注意起了民情。

    在督战四方的同时,借助着这一次的机会,开始思考起了整个九州未来的发展。

    同时间,一个个顾氏子弟亦是相继出世,奔赴向四方。

    如今的顾氏可不是昔年那个人口稀少的家族了。

    这同样也是一股十分惊人的力量,他们也并没有去做什么,只是向一个个百姓诉说着其中的干系。

    没有什么大智慧,只是最为切实的发言。

    与百姓们说那些个寺庙所造成的罪孽,去说顾轩放过的那些毫无任何罪行的真和尚。

    甚至很多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去表明过顾氏子弟的身份。

    就如昔年顾煜那般朝着整个天下而去。

    这注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北魏太武帝灭佛前前后后持续了整整八年,这都尚未完全成功,若非是太武帝自己死了,这灭佛之举肯定会去持续下去。

    而如今更是如此——

    顾氏要做的一切可不仅仅是太武帝那么简单的。

    对于顾氏而言。

    既然这一次已经拔刀了,那么便必须要功成,不会再去给佛教一点点调整的时间,直接让他们完全符合九州的制度。

    这所需要的时间自是要更加的漫长。

    不过顾易倒也不至于让顾轩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这身上。

    作为当朝太傅,顾轩只需要在这最为艰难的第一步出面便已经足够了!

    时间匆匆而逝。

    至德六年,七月。

    率先举起造反的慧难和尚终是被摸清了逃跑的路线,被唐军擒杀于蜀地。

    若是换做了其他的起义军,这种首领被擒杀绝对会造成极大的恐慌。

    但此次终是不同。

    慧难这种能够率先掀起造反之事的和尚本就有着不小的声望,于天下各地有着不少的信徒。

    其一死,反倒是让那些信众们丧失了理智,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但再怎么大的混乱,其实也只是无用之功罢了。

    当此次造反初始没能造成太大的动静之后,其实便已经注定了这些人的下场。

    如今的动乱也只是徒增伤亡罢了。

    但顾轩却仍是坚持着始终在大军前方,保持着自己自灭佛之后一向的习惯,将所有寺庙僧人们的罪行全都昭告于天下。

    并不是因为顾易的操控,皆是出自顾轩的本心。

    就亦如他所说的那句话——

    一心向阳者,不畏流言蜚语。

    他这就是在践行着自己的道路。

    而就在这种坚持,以及所有顾氏子弟们的努力之下,这天下的风向也是终于有了一点点的改变。

    至少在九州腹地之内,这些个和尚已经不再是被所有人视为座上宾。

    已经察觉到顾轩态度的世家们自是无需多言。

    主要还是百姓。

    这代表着这些人已经在认知之上出现了进步,并不会直接被这些人所诓骗。

    值得一提的是,在顾易的操控之下顾轩给一心向佛的和尚制作了专门的“过所”,足矣验证他们的身份。

    除此之外,顾易并为这些人制定了专门的名册,方便于未来的管理。

    这些和尚皆是一心向佛之人。

    顾易自是不可能彻底扫清佛教,听话佛教于九州之内本就是有着稳定百姓的作用,自是不可能一棒打死。

    不过顾易亦是对他们制定了严格的限制。

    规定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不可超过三十人,并且每收弟子亦是要上报于地方官府,出现问题者寺庙将会受罚。

    这只是临时的制度。

    就像是昔年大汉察举制改革时的那般,也唯有“举荐之人不明”会受到惩罚,才足以在短时间内肃清积弊,廓清沉疴。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无数士人与百姓的宣传之下,如今的九州百姓已经学会了该怎么去辨别真假僧人。

    这本就是源于认知上的进步。

    以这数年的时间,便做到了这一步已然十分不容易了。

    要知道,这可是不仅仅只是代表什么谶纬之说。

    只要能照着这个路线发展下去,待来日顾易便可以更为提前的去布局于科学发展,让整个九州先于世界而崛起。

    这才是其中的关键。

    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包括在原史之中的工业革命,都是世界发展到了那一步,而延伸出来的结果。

    今日之进步,正为此等磅礴之势,蓄积根基。

    这对于整个九州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就连顾易对此都生出了许多想法来,甚至想着将原本的计划再次深入一些。

    当然,这也是后事。

    当务之急仍是要彻底的摆平灭佛之事,并为后事发展定下基调。

    这认知上的变化注定需要很多时间。

    顾易可不会在此而浪费时间。

    本以为接下来并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只是需要耗费时间罢了。

    但让顾易未曾料到的是——

    至德八年,六月。

    一骑快马自东都洛阳飞驰入京,惊雷般的噩耗炸响。

    天子李亨,骤崩于洛阳!.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感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