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千古之谋,顾轩薨(求月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此事牵连之广,前所未有。

    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当代。

    ——关键在于整个顾氏一族的未来,乃至整个九州的命运。

    随着此事尘埃落定,顾易亦不得不让顾轩将全部心神投入其中,免受琐事纷扰。

    此举在群臣看来,自然成了放权的信号。

    对此——

    无论是群臣,还是皇帝李豫本人,其实早有预料。

    毕竟顾氏历代子弟皆是如此。

    每当完成一件关乎天下的大事,待时局渐趋平稳,他们便会悄然放下手中权柄,毫无留恋。

    如今顾轩循此旧例,又有何不可?

    然而,李豫对此却颇为不情愿。

    他似乎真的已将顾轩视为师长,虽无名分,却丝毫不减其敬重之情。

    眼见顾轩放权,他再三推辞无果,竟使出了装病这一招,只为挽留顾轩继续执掌朝堂。

    对此,顾轩的回答同样简洁有力:

    “雏鹰尚有振翅高飞之日,何况帝王乎?”

    望着顾轩那一头刺目的白发,李豫纵有万般不舍,也无法再强求。

    他终究只能接过顾轩递回的重担,扛起整个大唐的江山。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

    巨鹿。

    顾轩并未去参与顾氏书院的建设之中,以如今顾氏的声望再加上李豫已经点头答应了,这点小事自是无需顾轩亲自费心。

    虽然如今的顾氏子弟们才能有着些许不足。

    但做起这些事来亦是得心顺手。

    在云韶阁的加持之下,这“顾氏学院”的名头传的极大。

    尤其是再加上如今天下之中有着不少的传闻,称顾轩此次放权便是为了在“顾氏学院”之中传下本领,这无疑是更加让天下士人们瞩目。

    无数的学子们从各地匆匆而来,就是想要亲自探寻这其中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氏学院的名头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九州,并且还在朝着四方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期间,顾易已经为此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划。

    巨鹿顾氏学院自是其中核心。

    而其他天下各地的学院之中,也唯有最为顶尖的学子可以在顾氏的引导之下前来此地。

    顾易为此所设下的要求是不仅仅是他们融合九州文化的能力。

    关键仍是“特殊”的思想。

    为此,顾易更是制定出了一系列基础的考验,就是为了辨别其中的人才。

    这自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不过顾易倒也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待此次操控结束之后,他一定会常常盯着各地顾氏学院之中的学子们。

    若是当真出现了什么惊世奇才,他自会出手。

    ——天下之间,纷扰不断。

    虽然顾氏学院面对于大众的东西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种种的传闻之下,无数学子们却仍是不愿离去,始终都坚信这其中会有什么惊世之物。

    这自是也有着顾易的暗中推动。

    顾轩自放权后便深居简出,即便偶尔露面,顾易也操控着他直言相告——正在为学院著书立说。

    此言一出,自然激起更多揣测与传闻。

    学子们对此趋之若鹜,倒也合乎情理。

    这也并非是顾易刻意而为。

    顾轩确实是在著书。

    此事除了他之外,无人可以做。

    不,甚至就连顾轩都不能。

    这对于当今的世人们而言已经完全涉足到了“未知”的领域,即便是顾轩,亦需顾易在幕后全盘掌控,凭借其洞见,撰写出一部部迥异于当世的典籍。

    值得一提的是,顾易在此其中也未曾涉及到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

    譬如开篇第一句,便是直白的叩问:“你可知,何谓力?”

    没有华丽的渲染,唯有直指核心的发问。

    随后——便是一个个看似寻常却引人深思的问题。

    “为何静物安然不动,而清风拂过便能使之轻摇?”

    “为何轻抚刀刃不伤分毫,挥斩之下却可破甲杀敌?”

    “落叶为何终归尘土?”

    “.”

    这些疑问,在今日看来或许无比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为阅读者开启认知新天地的绝佳路径。

    九州大地从不乏聪慧之士。

    只要有人开始思考这其中的玄妙,顾易所期望的效果便已然达成了。

    他需要让九州的人才一步步的将这条道路走通,也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时间匆匆流去。

    即使无人可以在顾氏学院之中获得什么,但亦是无法阻拦学子们的疯狂。

    相反——

    天下间关于顾氏学院的种种传闻确实越来越甚,只因顾轩曾特意派人护送出了不少的书籍。

    并且还明着放出了消息。

    ——唯有最为顶尖的人才才可观致。

    顾易虽然不懂别的,但却懂一点炒作。

    他深知,唯有让顾氏学院的影响力如磁石般恒久不衰,持续吸引天下才俊蜂拥而至,方能最大程度地网罗英才,避免沧海遗珠之憾。

    此乃顾氏千秋大计,亦系九州未来之关键。

    顾易岂容半分差池?

    这层层递进的举措,犹如无形的推手,不断催生着流言蜚语,令学子们为之疯狂。

    也正因这股狂热,“人能胜天”之说,借由学院这方沃土,其影响终如涟漪般在九州悄然扩散开来。

    ——此事,牵动之大,超乎想象。

    昔年顾熙道出此言,乃是彰显其战胜天灾的钢铁意志。

    而在这煌煌盛世之下,

    此言却被许多人解读为另一种可能:那便是挑战当世之“天”——皇帝李豫!

    这已不仅仅关乎皇权威严,

    更深深触及了儒家道统的根基。

    由此掀起的滔天巨浪,其风波之烈,可想而知。

    岁月流转,持不同见解者竟渐渐形成了两大壁垒分明的学派,终日于顾氏学院之内唇枪舌剑,交锋不休。

    顾氏对此却始终缄默,放任自流。

    纵有质疑之声起,唯有当提及昔年顾熙旧事时,方会有人出面援引其例,轻轻带过。

    至少在现在,此事终究影响不到顾氏。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大唐,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

    李豫恪守住了自己的本心,并未去针对御史台,保证了顾轩昔日改制所留下的种种,让这股风继续吹了下去。

    期间虽也会有意外,也会有天灾。

    但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却始终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根本不足以影响到大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易明显的发现顾氏愈发的外强中干了。

    不仅仅是第二十二代子弟。

    甚至就连相继出世的第二十三代子弟的才能都受到了十足的限制,一切的一切就亦如昔年三兴炎汉时那般,纵观整个家族之中,没有一个能扛起大旗之人。

    不,不仅仅如此。

    此次所造成的影响甚至都超越了昔年。

    顾易能够明确的感觉到,家族子弟们的品行亦是差了不少。

    哪怕是在顾氏已经提供了一切,并且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之下,家族子弟们的品行也是愈发的不受控制。

    触犯家规、受家法惩处者,数量与日俱增。

    甚至就连顾轩的身体都在越来越差。

    明明他已经放下了一切,只是整日的著书,但身体的衰弱速度却也远远超过了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