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软饭硬吃【4K】(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沛国三桓,同气连枝。

    或许是中原士族竞争太过激烈的缘故,沛国桓氏虽已分家,但并未断亲。

    以往相县桓氏、铚县桓氏官面上遇到什么麻烦时,龙亢桓氏照拂一二。

    相应的,铚县桓氏与相县桓氏也会帮龙亢桓氏做一些不方便做的事情。

    倒不至于说是黑手套,但两家的存在确实弥补了龙亢桓氏武德不兴的短板。

    别看如今士族当道,可在某些方面他们未必比豪强要强。

    因为地方豪强没有其他出路,只能想尽办法在乡里发展扩张。

    结果一来二去,有时候豪强在地方上占据的人力资源反而强于士族。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乘氏县李氏。

    他们虽是地方豪宗,但却有食客数千。

    这话听起来貌似挺有古人之风的。

    但,什么叫食客?

    那明明就是一群不事劳作、好勇斗狠的闲散青年。

    故此乘氏县李家若尽起族人,甚至能顷刻间拉出一支万人大军。

    这样的实力别说一般士族了,就算是当地郡府都无法媲美。

    太平时期颍川士族可以看不起他们,但乱世中可就不如这些豪强武宗了。

    这点魏哲比谁都清楚。

    于是在戏志才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魏哲果断祭出了大杀器。

    “联姻吧!”

    烛光下,只见魏哲面不改色的开口道:

    “无论美丑,只要是铚县桓氏嫡女便可。”

    见魏哲有这个觉悟,戏志才当即满意的抚须而笑。

    要说戏志才最满意魏哲哪一点,那估计就是年纪了。

    刚过而立之年的河北霸主,这个诱惑力放在哪家大族面前估计都把持不住。

    虽然这么做有让魏哲卖身之嫌,但软饭有的吃总比没得吃好。

    再说了,当年光武帝刘秀也是靠卖身才赚来河北世家的支持。汉高当年刚起家的时候若是没有吕家的支持,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帝王之业。

    所以打天下和吃软饭并不矛盾,就看当事人如何驾驭了。

    甚至擅长吃软饭的枭雄,或许更有机会一统天下。

    比如某位专爱人妻的邵某人,貌似最拿手的就是软饭硬吃。

    当晚,月上中天。

    刚刚被魏哲收为亲骑的桓卫便带着艰巨的任务离开了。

    他的任务不仅仅是说服铚县桓氏,更要想办法带着族人混入铚县桓氏。

    不过任务虽然十分具有挑战性,但桓卫却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暗自激动。

    毕竟相县桓氏已经沉寂太长时间了,眼下能不能出人头地就看这一遭了!

    这不仅仅是桓卫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相县桓氏上层的共识。

    为此一位德高望重的族老,甚至拖着老迈的身躯陪桓卫一同上路。

    次日,清晨。

    就在戏志才考虑该如何策反龙亢桓氏时,几个“不速之客”却上门求见。

    ……

    “荀攸/赵俨/杜袭/繁钦,拜见魏公!”

    帅帐之内,只见四名峨冠广袖的儒服士子行礼如仪。

    魏哲见状当即笑着主动上前扶起几人:

    “诸位都是颍川贤良,不知今日有何教我?”

    话说荀谌等人去年曾广邀同道赴邺,试图加强幕府中颍川士人的分量。

    然而半年过去了,成果却寥寥无几。

    首先陈群父子因冀州度田风波决定弃魏投曹。

    身为阳翟郭氏旁支的郭嘉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些,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袁绍那里离开之后郭嘉确实一直在颍川闭门读书。

    然而这已经是两年前的消息了。

    乱世之中,道路断绝,消息不通,荀谌的消息早已过时了。

    当荀谌的书信历经波折抵达阳翟县时,郭嘉已经应士孙瑞的邀请前往洛阳。

    郭嘉的想法也很简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洛阳考察一番。

    而且郭嘉择主从来不以名声大小为基准,否则当初也不会瞧不上袁绍了。

    甚至郭嘉考察完洛阳之后还准备应钟繇之邀悄然去一趟长安。

    是的,小皇帝也在郭嘉的考察范围之内。

    毕竟怎么说汉室也是享国四百年,对人心的影响十分深远。

    甚至以当下的社会主流观点,大汉才是亘古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皇朝。

    始皇帝虽一统天下,但随后国祚仅持续十五年便二世而亡。

    十五年的统治在四百年的影响力面前,前者自然变得毫无存在感。

    若汉室如果能救的话,郭嘉其实并不介意当一个中兴忠臣。

    而一圈算下来,最后只有远在荆州避乱的荀攸四人接受了荀谌的邀请。

    但由于乱世之中道路断绝,无论是举族迁徙还是举家搬迁都不容易。

    等荀攸一行人率领家小返回豫州的时候魏哲已经不在邺城了。

    于是荀攸四人一合计干脆直接前往沛国拜见魏哲,免得错过立功的时机。

    没成想还真让他们赶上了。

    各自落座后,戏志才简单介绍了一番局势。

    赵俨、杜袭、繁钦三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其中杜袭擅内政、繁钦擅文辞,唯有赵俨文武兼备。

    于是略作沉吟,便见赵俨整了整衣冠,肃容道:

    “昔日袁公路求粮于陈而为陈国相骆俊所拒,故此忿而遣刺客杀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后又以袁嗣伪摄陈相,强夺其土。陈地士庶闻之,莫不切齿怀愤。”

    赵俨这话倒不是官方的场面话,而确实是实情。

    要知道当初八州黄巾并起的时候豫州可是重灾区,但由于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两人通力合作,赏罚分明,并备以强弩数千张,令陈国兵马俱都敢战。结果就在豫州这个黄巾重灾区,陈国竟然得以安然无恙,自始至终都没有遭受贼乱、兵灾。

    当时周边诸郡百姓仰慕陈国的名声,前来投靠的甚至足足有十余万人之多。

    可以说在刘宠、骆俊治理的时代,陈国是豫州一等一的富强安稳之地。

    以两人在陈国的威望,袁术暗杀两人后百姓有多怨愤可想而知了。

    赵俨随即又摇了摇头,感慨道:

    “术既得陈,苛敛无度,暴虐滋甚。往者陈乃膏腴之地,仓廪殷实,户有弦歌;今观之,田畴荒秽,闾阎萧索,民有菜色、此诚凋敝已极之象也。”

    “某虽不才,私以为袁氏之基于陈国,譬如稚子嬉于海畔,积沙成殿。观其形貌,虽俨然可观,然根基虚浮,全赖沙砾聚散。但遇风波微兴,潮汐轻涌,则必崩然瓦解,无复存焉!”

    “明公顺天应人,陈国之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届时拨乱反正,破陈国逆贼如摧枯拉朽耳!”

    “陈国既下,明公遣兵自相县西出,陈国则自苦县东出,但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