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连锁反应【4K】(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深夜魏哲从睡梦中惊醒。

    听着外间响起“太平无事,岁岁平安”的刁斗声,魏哲茫然的眼神这才重新凝聚,下意识摸了一把额头,发现已经满头大汗。幸而今夜魏哲并未召任何妻妾侍奉,而是独自一人宿在书房,这才没人让看到这般狼狈模样。

    不过这么一折腾魏哲也没了睡意,索性披衣而起重新坐到书案前。

    看着面前面前那厚厚一叠的上书,魏哲一时五味杂陈。

    刚刚他做了一个梦,噩梦!

    在梦中他成功的改朝换代,立国称帝,成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

    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儿子们也逐渐长大成人,并且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整日斗得你死我活,好似杀父仇人一般。

    往日被他依为心腹的元从老臣们,也开始变得有些陌生。

    虽然他们依旧忠心于他这个天子,可为子孙计却开始有了各自的算计。

    毕竟他虽是皇帝,但终究会老、会死,不可能永远坐在皇位上。

    如此一来,为了家族世代昌盛讨好继任的皇帝就很有必要了。

    然而……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魏哲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于是……他开始废后、杀太子、杀成年皇子。

    甚至大肆诛杀所有在他眼中不够忠诚的臣子们。

    辽东元从、河北士人、颍川士人,都被他杀的人头滚滚。

    就这么杀呀,杀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皇位上,满身鲜血。

    龙椅下则是一望无际的尸山血海,他每说一句“杀”,血海上的浪头便上涨一尺,直至将他淹没。

    最后在无尽的窒息中魏哲愕然惊醒,恍惚间甚至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尤其是此刻,看着眼前各种情真意切的上书,魏哲的心情就越发复杂了。

    “结党营私”四个字,莫名就出现在魏哲的脑海里。

    当然,幕府眼下还没有这么严重。

    只不过是“封号”这个导火索的驱使下,官员们已经有抱团结党的趋势了。

    比如支持“齐公”的都是青州人;

    呼吁以“燕公”为封号的都是幽州人;

    至于建议以“晋公”为封号的,则是以兖徐士人为主。

    不知从何时开始,魏哲麾下已然没有了辽东时期的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现实竟然与梦境中一样。

    往日他所信任的文武官员,此刻忽然变得有些陌生。

    这让他忽然有些怀疑,这些人还值不值得信任?

    然而纵有满腔愁绪,魏哲却无人可以诉说。

    父母不能,妻子妾室更不可能,他只能默默的藏在心中自己消化。

    穿越者本就是孤独的,人主的位置就更加孤独了。

    或许,当他来到这个时代就注定要当一个孤家寡人吧!

    许久之后,魏哲终于想开了。

    孤家寡人就孤家寡人吧,大道独行,心安即可。

    这般想着,魏哲终于缓缓划去了纸上的“齐”“燕”二字。

    诚然,这二者都是他的基本盘,元从老臣多出这两地。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魏哲才不能选这二字为封号。

    否则有了国号的加成,日后朝堂的势力就真的要失衡了。

    纵然魏哲在时可以高枕无忧,随意驱使,但继承天子呢?

    这就好比明初的淮西勋贵,太强大了反而成为一个缺点。

    故此淮西勋贵对老朱依旧忠心耿耿,但他依旧辣手处理了大部分老兄弟。

    随即,魏哲又果断从纸上划去了“晋”字。

    原因无他,恶心尔!

    只能说“晋”字着实可惜了,被司马家沾上之后连带着也遗臭万年了。

    即便魏哲并不迷信,也不想给自家添堵。

    在“赵”字上面犹豫片刻后魏哲还是继续打叉。

    不过这次众臣上书的封号可不止这些。

    其下还有周公、韩公、魏公、徐公、辽公等封号。

    其实“周公”之号魏哲还挺满意的,只可惜周公旦的名声太大了。

    若是选择这个当做封号,魏哲担心传递出错误的信号,让天下人误会。

    一番挑挑拣拣之后,魏哲看着纸面上残留的“魏”字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排除了所有不合适的,那么剩下来这个纵然再不合适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国号与皇帝姓氏相同,这回还真是家国一体了。

    恐怕后世盘点前朝的时候,少不得要把他家单独拎出来说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这样的例子华夏古代也不是没有。

    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

    陈霸先以姓封王,然后以姓立国,这才有了南朝陈的存在。

    ……

    十日后,政事堂。

    由于这段时间的辩论,各方早就吵得不可开交。

    在外的郡守、将军闻言之后也纷纷上书表示自己的态度。

    一句话:甭管封号是什么,他们都一概赞成。

    甚至随着争论的升级,邺城各方也卷入到这场大议之中。

    关于魏哲的封号也逐渐成为冀州各地的舆论焦点。

    不过让魏哲欣慰的是,民间大多只是在争论封号,倒是无人表示反对。

    至少明面上没有什么名士、儒生敢在这种事情上指指点点。

    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民义基础呢!

    然而最终的争论的结果让很多人都出乎预料。

    被外界广泛看好的“齐公国”“燕公国”竟然落选,反而是“魏公国”中标。

    那日在政事堂中,魏哲在一众文武将校的推举下就这样进位“魏公”!

    当消息传开之后邺城百姓自然是喜不自禁。

    作为魏郡的治所,他们想当然的便认为这是魏公对他们的青睐。

    然而在有心人眼中,却品出了魏哲背后的深意。

    毕竟魏国之魏,不仅仅是魏郡之魏,更是魏姓之魏!

    魏哲以自家姓氏为封号,显然是想要摒弃狭义的地域象征,持正守中,不偏颇任何一方。青州人也好,河北人也好,俱都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