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做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第六日,突发变故。

    一位老盐商在家中暴毙,传言是被探子夜间闯入,逼交账册未果,被活活吓死。

    此事一出,哗然一片。

    “逼死人了!”

    “朝廷这是动手了!”

    “怕什么?咱们现在要是退了,这仗就白打了!”

    贺南楼得知后,沉默良久,只一句话:“开大会。”

    当晚,商会厅中再聚四十余人,不只是东主,还有几位原本避事的账房、外号掌柜,也来了。

    贺南楼神情比上次更冷峻,一言开口:“朝廷已经开始逼人,接下来,不只是罢市,而是自保。”

    厅中一片肃静。

    “从明日起,第一批转仓,将贵重物资悄悄运往湖上中转站,账册分存,家眷外移,严防抄家。”

    “各大绸号准备暗标识,若事不可为,就地焚账,封铺,断绝查验。”

    “我们不是要造反,但也绝不低头。”

    “贺某人今日只说一句:若有人要杀鸡取卵,那就先看看这鸡,是不是他杀得起的!”

    有人眼眶发热,起身大呼:“誓与贺家共进退!”

    “同进退!”众人齐声呼应。

    见群商如此,贺南楼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那暴毙的老盐商,并非朝廷下的手,而是贺家做的局罢了,就是为了逼一把这些商人。

    经过这番搅动,这场江南商人的抗税风暴,已经不再是“能不能忍”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的赌局。

    在贺家的推动下,罢市之势愈演愈烈。

    从苏州起火,短短数日,江南数府陆续沸腾。

    杭州府、湖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一家家商铺关门闭户,一条条街巷冷冷清清,往来行人都压低声音,生怕一句话传错了地方。

    有些衙门本欲下令开铺,但当地大商号一齐抵制,甚至连运输原料的水道也不通了,最终只能作罢。

    不过,风浪越大,意外也随之而来。

    杭州府,西湖大道口,有一处小广场,青石铺地,平日里常有说书艺人摆摊说段子。

    但今日说段子的人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年轻男子。

    此人身穿一袭青衫,脚踏布履,站在街心高高的木台上,神情冷峻,目光如刃。

    “列位乡亲!倭寇之乱,并非起于海外野夷?实则根源,乃藏于我大明衣冠之内!”

    男子年约而立,面容清俊,身形清瘦,一开口,声音如洪钟激荡,引得四下百姓纷纷回头。

    他叫王晨,浙江钱塘人士,出生于海商王家,为庶出之子,自幼聪慧,读书习商两不误,王家原拟让他掌管出海贸易。

    但人算不如天算。

    父亲病重去世,王晨兄长上位,为保家业稳固,便将他打发出海,说是经商,实则流放。

    结果才出海数月,王晨所乘之船被倭寇劫持,他被扣押在海岛之上,几乎命丧东洋。

    可他没死,反而从这场灾难中窥见更深的黑暗。

    在岛上,他发现那些所谓的“倭寇”,多是江南口音。

    甚至还有人自称原籍苏州、绍兴,实则乃被江南大商人豢养,穿倭衣、说倭语,暗中劫掠南线海船,为江南财团走私遮掩耳目。

    这一切,如惊雷破天。

    王晨忍辱偷生,几度逃亡,终于在一年之后得以重返故土。

    回乡之后,他未再入家门,而是四处奔走,暗查资料,访谈船工,整理证据。

    终于在今日,登台而立,振臂高呼。

    “列位乡亲,诸君请听我言!”

    “倭寇之所以猖獗数十年,并非朝廷无能,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