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仁威并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当近江失守、草津沦陷的消息传来,京都的守军还在仓皇调兵。

    而此时,徐闻已带着明军主力,自姬路、冈山两地北上,越过比叡山南脉,兵锋直逼京都西南门户,山崎与长冈京之间。

    战鼓不响,兵锋却压得人透不过气。

    大明军行军的路线,像一根长长的钢针,穿过了山岭、田野与村庄,一路铺旗立营,旌旗如林,号角时而回荡。

    所过之处,不烧村,不抢粮,甚至分发救济粮、粘贴安民告示:

    “百姓安居者,不扰;敢有骚扰良民者,斩!”

    这是徐闻亲笔所定“军律三章”,一路明文传达。

    每当明军主力抵达一地,百姓们便自发聚来围观。

    有年迈的日本老者,也有牵着孩子的农妇,站在田头小道边上,望着那排山倒海般的军阵行进,神情既惧又迷惘。

    他们开始低声议论:

    “天朝大兵真的是恶鬼吗?昨日还有人说,他们吃人,可今日,官兵发了米,还有温水茶。”

    “天朝兵列队不散,不进民宅,连一根柴火都没动。”

    “反倒是东军,昨夜又来抓人,一户一个,连我十四岁的女儿都被带走,说是‘充当斥候’……”

    有人咬牙,低声说:“我们日本人欺负日本人,大明天兵反倒像救星……谁才是正道?”

    百姓动摇,城中将乱

    此情此景,一传十、十传百。

    一些小藩地方的商人、士族甚至开始偷偷出城,送降书、求见明军主将,打听投降流程。

    草津一役之后,京都外围守将已明显感到不安,私下嘀咕:

    “若徐闻真是天朝封王,这日本说不定以后就要换旗了……”

    “再守,是不是等死?”

    “东军征兵横暴、军饷不发,一天能顶两场仗的骂名,民怨冲天……”

    这种声音,哪怕再低,也挡不住蔓延。

    此时,明军主力营地内,几位将领正于夜间议事。

    火盆中木炭劈啪作响,帐中只留徐林、黄定、郑世良等亲将。

    “殿下说得对。”黄定开口道:“陛下曾言:打下日本,此地便是越王封地。”

    “若真一把火烧了民田,杀了百姓,以后谁来交税?谁来开田?谁来效忠?”

    郑世良皱眉:“可也不能太宽仁,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你越讲道理,他们越欺你懦弱。”

    “你要是只讲仁义,他们只会背后捅你刀子。”

    徐林点头道:“所以祖父定下铁律:主动投降者,恩施仁政;打不过才投降的,一律斩!”

    “仁义,不给墙头草;仁义,是给忠诚之人。”

    黄定冷笑:“没错,我们不是来当和尚的,是来打服他们的,得先让他们——怕。”

    帐中一阵沉默。

    徐林起身,走到军帐门前,望着夜空下远处京都方向的微光。

    “快了,”他说:“这些人再不跪下,我们就打到他们跪。”

    于是明军在推进途中,凡遇反抗,便不留活口。

    在野州某城,一支五百人守军拒不投降,拒不应降书,明军攻城只用两刻钟便破。

    随后,将全军主将五十余人斩首示众,尸首悬于城门三日,百姓未受扰动一丝。

    在山崎东侧,一座由浪人组成的山寨拒绝配合,私劫明军粮车,徐林亲自下令屠寨。

    当夜火起,寨毁,六百余人尸体次日掩埋于河谷。

    但与此同时,另一侧的小藩亀山藩,主将主动投降,开门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