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2章 教育困境,学士与硕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嗯……

    崇祯有些诧异,不知道是真看出了问题还是在这个场合耍机灵。

    不待他细想刘宗周便再次出声了:“陛下,大学不像之前的国子监教授五经,而是多学科并立,我们虽然在全国大范围的选才,破格录用了很多的奇才,满足所需。

    但臣等发现学生们没有基础,想要在三年内完成所需有些困难,理论倒是没问题,但实操就太困难了。

    我们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而不是只会动嘴皮的,否则到了下面如何能带着百姓做事儿?

    其次,现阶段的老师年龄都算是比较较大的了,未来的老师人选从哪里来?大学毕业的人来郡学没问题,但教大学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第三,现阶段我们选择的教材是我们认为他们三年所学的,并不是我们大明……华夏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第四,人总是在进步的,技术和知识也在进步,那大学的老师如何汲取新的知识?亦或是从下层历练出来的官员如讲武堂的武将一样的进修的地方在哪里?

    陛下,这就是臣和礼部的同僚们发现的四个问题。”

    刘宗周一连说了四条,众人连连点头,崇祯也从诧异的状态微微坐直了身体。

    看来官员们是真的在认真的思考了,而且发现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

    “有没有想到解决方案?”

    “有!”

    刘宗周立刻回应:“第一,削减现在专业课的教材内容以及实践的课程时间,大学毕业的要求是知道、做到,在地方任职时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第二,增加大学的学习时间,从三年增加到五年,普通学生三年就能毕业去下面任职,

    部分学生可以继续都四到五年级,四五年级的课程以实践、游历为主,两年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和游历中将所学系统的梳理一遍。

    这一部分人毕业之后就可以担任大学老师,或者进入各个研究院做研究的工作,他们起点和上限肯定比三年毕业的要高一些。

    或者历练七八年之后回到大学担任四五年级学生的老师。

    当然了,这一批学生是要经历严格的考试选拔才可以的,回校任教的老师也是如此。”

    咦……

    崇祯这次是真的惊讶到了……嗯……应该说是惊喜。

    这个想法已经和他的借用后世的体系差不多了。

    刘宗周不愧是儒学大家、理学名师。

    “陛下,臣同意刘尚书的观点,以八岁开始算,九年大学毕业才十七岁,

    而在改革之前的科举正途的进士们普遍在三十岁左右,国子监的学生下放也在差不多,荫袭的子弟也要在年满十五岁后才能正式荫袭官职。

    考虑到胥吏晋升路径太长,朝廷又规定八品之前两年一考,普通胥吏、六班、从九品、九品、从八品,到八品也才二十七岁,

    三甲进士在没有授予官职之前也只是按照正八品领取俸禄的,他们的岁数比现在大学毕业的大上七八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