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7章 国士无双,法地财侣(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再把研究院的级别定一下,然后说这个问题!”“研究院的研究人才从低到高也分为四级,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实习研究员至少也得是拿到硕士毕业证的硕士,在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是整个研究院的科研辅助人员。
助理研究员,能独立申请和承担研究项目,是研究团队的中坚力量。
副研究员可独立领导研究团队,指导助理研究员,是项目的核心负责人。
研究员则是在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负责制定学科方向,领导大型科研项目。
晋升的标准等事后由各个研究院联合起来协商,必须得严格把控。
这四个等级对等大学中的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研究院中的研究员可以平调到大学去任教,但大学的助教和讲师不一定能平调到研究院去搞研究。
因为研究所的晋升更侧重于科研本身,大学的晋升除了科研,还需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之间的调任标准也一并协商了。”
崇祯说完后便端起茶杯慢慢的喝着茶,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这个道理很简单,搞研究的那是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加上科研中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授课的时候能更通俗易懂的讲出来,学生也容易吸收。
而大学的助教和讲师只是负责教授理论知识,科研只是一点点,搞实际的研究就不好说了,动手能力不一定行,也不一定耐得住寂寞。
说是可以平调,但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研究院的关系相对简单的多,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去了大学面对几十的‘笨’学生,给他们讲简单的理论,想想都头大。
大学的老师也不一定想去研究院,研究是枯燥的,可能天天待在房间中几天不见太阳,也不挨家。
老师多舒服,时间安排相对灵活自主,虽然有教学和行政任务,但如何分配时间有较大自主权,寒暑假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且学校多科并立,与不同的学科的同事交流方便,容易迸发灵感,面对诸多年轻的学生,心态更活跃。
这两者中各有各的好,具体怎么选择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过了足足有半炷香的时间,崇祯看向刘宗周:“确定了研究院的等级过后朕再回答你刚刚的问题,
教授只是我们教育体系中常规性的最高级别的称呼,但不是国家层面最高级别。”
“两院中项目的主导者才是,朕称之为院士,又或者是国士。”
“能获得院士称号的研究者,百名教授、研究员都不一定有一位,能获得的无一不是各个领域的最强者,他们的研究改变着世界的发展。
院士虽然不是官员,但他们至少都位同尚书,享受六部尚书的待遇,可经通传后直接面圣;
吃穿用度由朝廷负责,凡是入口的都必须经过检测,无毒后方可食用,
出行都要配备一个小旗的勇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