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1章 吾道不孤,时代同行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粗犷的声音在承天门广场上回荡着,声音满满的喜悦、兴奋之意。

    广场上的禁军听着笑声很是无语,换个人敢在这里大声喧哗早就被拿下了,可那边笑的的农业研究院的院长,旁边的人不是一部尚书就是一院的院长,谁敢找他们麻烦。

    众人看着仰头大笑的宋应星,也是神色激动,尤其是几位院长更是一起跟着大笑了起来。

    他们太知道宋应星此刻的状态了,若不是刚刚在乾清宫中、在皇帝面前,他们早就放声大笑了。

    什么一言兴国、一语丧邦、一人口舌乱天下这些他们做不到,也没兴趣,即便地位到了,朝廷不采用也是啥用都没有。

    他们是大明的科学研究者,是不是大明的最顶尖的几人不好说,但绝对是官方最顶尖的几人。

    他们太清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了,也太清楚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后想要再进一步所需的不是资源、科研环境、大量的科研人员等等。

    也不是什么金钱、名誉、地位等等,而是同行者。

    是的,就是同行者。

    一些与他们同等境界的科学研究者,强者与强者之间才能碰撞出无数的灵感和火花。

    对他们而言,一个新的想法和思路,远比千两黄金、高官爵位吸引力大的太多。

    “几位,我也有很多的想法,趁着现在热乎劲,我们去好好聊一聊!”

    “走!”

    “同去!”

    “同去!”

    宋应星的提议让众人立刻来了兴致。

    礼部管教育和礼仪的,工部管技术的,改革和两院的事儿都与这两部有很直接的关系,没挂在他们两部下面,但该干的活儿一点都少不了。

    看似和户部没啥大的直接关系,但毕自严太清楚了,皇帝登基短短九年的时间能打下如此大好的局面,几大研究院的功劳至少占了七成。

    火器研究院自不必多说,少死了多少将士,战死了抚恤等等那都是庞大支出;

    农业研究院的农作物研究,土豆、番薯、玉米、青稞的推广,让西南、西北、两广之地多少百姓能自力更生填饱肚子,否则连年大旱得支出多少赈灾粮款?

    不赈灾肯定是流民遍地,民变四起,哪里还有精力对外征战?

    工业研究院那就是一座金矿,风力取水车、代耕、蒸汽机等等哪一个不是能下金蛋的老母鸡?尤其是蒸汽机那简直是比抢劫、挖矿山都快百倍千倍。

    岐黄研究院稍微差了些,但医用酒精的出现多少将士免死于感染?十二科并立的研究,让多少百姓得到了救治,稳定了民心,这远比银子重要的多。

    无论是哪一座研究院,那都是知识和技术的体现,他们越强,对大明越好,国库才能更加的充足,他这位户部尚书也才能放开手脚去搞民生。

    所以,毕自严当然也不会拒绝这种提议,甚至说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能提供更多的观点。

    当下一行人满脸兴奋的朝着礼部衙门而去,一路上遇见无数的官员看着几位大佬的神态很是好奇,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