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朱橘进入大明最高决策层!皇帝太子监国三人定国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朱橘眉头一挑。

    “还是不要想的太好。”

    他泼冷水道,

    “骄兵必败,第一次北伐太过于顺利,大明从上到下都对北元有轻视之心,以为对方就是软柿子而已,军中将领们更是嗷嗷叫着,想要去北方刷军功。”

    “但我认为,扩廓帖木儿不是善茬!现在他掌握了军政大权,又占据了有利地形,想要将其击溃,绝非易事!”

    “二次北伐,还需从长计议。”

    就连老朱都如此的骄傲自大,以为二次北伐是摧枯拉朽的歼灭战。

    难怪历史上败的那么惨!

    轻视敌人,永远是大忌!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该犯浑的时候还是会犯。

    这就是人性啊!

    “哦?”

    朱元璋讶然道,

    “你倒是谨慎,咱还以为,以你的性格在战场上,应该是莽夫型的。”

    朱橘耸了耸肩。

    “我是胆子大,但胆子大不是无脑,胆大后面跟着的,是心细!”

    他昂首道,

    ‘常胜将军,都具备这样的品质!’

    朱元璋哈哈一笑。

    “那行!”

    “那下次北伐的时候,咱叫徐达带你一起去!有你这个从来都没打过仗的常胜将军在,想必定能扫除隐患,一举获胜!”

    朱橘:“……”

    “咳……这,我看就木有这个必要了吧。”

    纸上谈兵自己还成。

    真要打仗,他还是有点发怵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啊!战场上的严酷环境,不是自己这样的小卡拉米能够扛得住的!

    “哈哈哈哈……”

    朱元璋和朱标皆是大笑。

    “行了,爹,你就不要逗小橘子了,你要是真让他去上战场,别人不说,娘都要找你拼命了。”

    朱标笑道,

    “北伐的事儿,到时候还是让徐叔叔他们去操心吧,不过呢,为战争留一笔预算,这我赞成。”

    “北元不灭,大明终究无法安宁,况且扩廓帖木儿和元嗣君也是野心勃勃,他们袭扰北方诸多重镇,是劫掠物资,但也是窥探大明的虚实,我估计他们还做着反攻中原的美梦呢!”

    “所以,两国之间,必有决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稳扎稳打!”

    朱元璋点了点头。

    “老六,你的意见呢?”

    他取来纸笔,抬眼看向朱橘。

    朱橘:“?”

    我的意见?

    朱橘此刻方才意识到——今天来,竟然是在定国家将来一年的发展计划!

    皇帝、太子、监国,决定大明未来发展的侧重点!

    自己,不知不觉、不情不愿之中,竟然已经走到了大明最高的决策层!

    想想……还真挺感慨的!

    想自己何德何能,不过是后世一个普通扑街仔而已,要学识没学识,要能力没能力。

    可如今摇身一变,就连皇帝和太子都要尊重自己的意见!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自己魂穿走了狗屎运,穿在了一个皇子的身上,否则这点可怜的才华,估计也得不到施展。

    就因为是嫡亲的皇子,才会放个屁都是香的,随便抛出个观点来,都能惊为天人。

    终究,还是沾了身份的光……这一点,朱橘还是懂的。而与此同时,他心中也是多了几分责任感。

    都到这个位置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发癫了啊!

    “我同意。”

    朱橘深吸一口气,道,

    “不光是北方,还有巴蜀明玉珍,云南那几百个土司,腾出手来都需料理。”

    “虽然打仗劳民伤财,但首先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才能再谈安居乐业的事儿,所以,在平定四方之前,这些钱都是不能省的,属于必要开支!”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话说得不错!”

    “好!那军费这一块没有异议了,下一个项目……”

    他在册子上记下了一笔,而后继续与两个儿子探讨国策,从军事,到经济,再到水利、民生、律令,无所不谈。

    前面朱橘还能插两句嘴,后面基本上就是划水。

    到这个节点,他有点懊悔前世自己不学无术……

    但凡是个高材生,无论是理科和文科都行,绝对都能起到巨大的帮助!

    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只能偶尔爆几个听上去不错的好点子……

    可即便如此,他的见解依旧能让朱元璋和朱标刮目相看。

    这,就是超越千年的战略眼光啊!

    唰唰,唰唰唰。

    朱元璋的册子上已然写满了内容,上面全都是今天讨论的成果。

    “在军事上,以备战北元为主,征讨明玉珍为辅,至于云南土司,先往后放放。”

    老朱沉声道,

    “民生上,依旧是以鼓励农桑,鼓励开垦荒田为主,税赋维持在目前的档次,不可提升。几个贫瘠郡县,可适当给予减免,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律法,依旧以《贞观律》为参考,这个要加派人手,早些完善,人手就直接从新科进士里调派吧!做得好的,可以拔擢进三法司。”

    “今年动工的重点在于兴修水利,尤其是黄河支流,以及江浙一带的新安江,该挖的挖,该堵的堵,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咱们是逃不掉的,早点修建完为好,其余宫廷观宇之类的,不予批复修建,此外,一次征发徭役的规模不可超过二十万人。”

    “至于商贸,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只许陆贸,不许海贸,片板不得下海!”

    朱橘听着,却是眉头一皱。

    “我倒是觉得,海洋贸易有其可取之处。”

    他道,

    “海外有无数财富可以探索和攫取,据我所知,东南方向的海域上,有无数的香料和珍宝,若是能将其弄回来,绝对可以顶得上大明一半的税收!”

    “所以我认为,海洋贸易,可以进行!”

    朱元璋闻言,却是态度坚决。

    “海贸绝不允许展开!必须禁止!”

    他道,

    “张士诚的旧部,有许多逃亡到了海外,其中还有和倭寇勾结的,在海洋各个岛屿之上,形成了一股股威胁。”

    “若允许民众下海,必然会引起一部分的叛逃,还会有逆贼和倭寇蒙混进来,对我大明沿海地区造成损害!甚至是反攻!”

    “此外,民若自由,必然生乱!在咱的规划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该在哪里,该干什么,那都是已经定好的了,不许窜来窜去,更不许窜到外国去!尤其是商人!”

    对于投机取巧的商贾,老朱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在他眼里,老百姓就应该父死子继,老爹干铁匠,儿子就也干铁匠,每个人都待在自己的地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天下就太平了,永远都不会生乱子,这样多好?

    商贾窜来窜去,挑动人心,低买高卖,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本来就不喜,所以把商人的地位压到了最低,给出了种种限制。

    对陆商都如此,更别说海商了,那种人,根本就没法控制,想在他们身上收税都难!

    “好吧,倭寇的确是隐患。”

    朱橘沉吟道,

    “回头一定要找个机会把倭寇给干掉!要是能打倭寇,我一定亲自上战场!”

    去北疆我唯唯诺诺。

    上东瀛我重拳出击!

    若能亲手杀几个鬼子,那绝对是平生一大快事!

    朱元璋闻言,略微有几分惊愕。

    “你小子,怎么如此仇恨倭寇?”

    他也没和倭寇有过正面的接触吧?

    “骨子里讨厌,这是我的出厂设置。”

    朱橘应了一声,倒是没有多说什么,转而便道,

    “不许民众下海,出于保护或者维稳的目的,我可以理解,但我们朝廷官方完全可以出海探索啊!”

    “由官方出面,还有船队护航,去和海外的各个国家做贸易,大把大把的赚白银,由此来充盈国库,这样的好事儿,干嘛不做?”

    “你要是嫌麻烦,给我个权限,我来做!咋样?”

    朱元璋:“……”

    这个权限,老朱并不是很想给。

    “爹,要不让小橘子试试?”

    朱标见朱橘跃跃欲试,转而便在一旁助攻道,

    “说起来,我们大明的大船造的那么好,不下海可惜了。”

    “这样吧!先不要想着做生意,而是去探索海域,宣扬我大明的国威!如何?”

    “那些海外小国若是知道了我大明的威武,或许就会来朝拜大明皇帝,年年给天朝上国上贡!”

    “附属国变多,应该也是父皇您想看到的吧?”

    不得不说,朱标对于老朱的性格拿捏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海外贸易,不行!

    寻找附属国建立朝贡体系?行!

    “……好吧!”

    朱元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

    “允许你小打小闹一下,回头让你大哥给你安排一支航海的船队,去海外瞧瞧吧!”

    “不过,派什么人手,你自己看着办!咱可不会给你派官员,你也不许打着大明朝廷的名义,就以你吴王的名义出海游览吧!”

    朱橘哈哈一笑。

    “行!”

    他满口答应。

    自己这身份,和中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那些资助冒险家、航海家的贵族还真差不多!

    可见,闲的蛋疼又富的流油的家伙们,才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根源啊!

    现在,就差找到自己的郑和了!

    话说,历史上的那个郑和,这会儿出生了没有?

    “对了老爹,我还有一个提议。”

    朱橘道,

    “我想要成立一个技巧司,搜罗天下的各种工艺技巧,作为大明的技术储备。”

    “对于贡献先进技术的人,给予官职和俸禄,你觉得咋样?”

    朱元璋微微一愣。

    “技巧?奇技淫巧?”

    老朱蹙眉道,

    “你要搜罗这些东西做什么?都是不入流的东西,当好玩?”

    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是不入他的眼的,而搞这些东西的人,在他看来也是不务正业。

    在他眼里,正业唯有耕读!

    “怎么会是好玩?这里头可是有宝藏的!”

    朱橘道,

    “工业技术,是提升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说农具吧!农具的发明,为耕种提供了多大的便利?”

    “还有黄道婆的织布机,这玩意儿发明了之后,纺织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为提高!这些工具的存在,都是可以直接提升大明国力的!怎么能称之为奇技淫巧?”

    “你们所尊奉的读书,往往是培养出一帮纸上谈兵,满脑子只想着在官场混的儒生,真正的实干家有几个?反而是这种技术的发明,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真正好过一些!”

    “懂不?”

    “技术的进步,比清官更有用!”

    这一番话语,让朱元璋和朱标皆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有那么几分道理。”

    须臾间,朱元璋颔首道,

    “咱可以让你试一试,开一个你所谓的技巧司,不过呢,也是临时性质的。”

    “至于官,不通过读书科举,是无法做官的!这是铁律,咱不允许天下人另辟蹊径,从你这走捷径,所以官职就别想了!当吏员倒是可以,俸禄的话,可以对标九品到七品官员的俸禄,这个你自己定吧。”

    “就这样。”

    老朱松了一个口子,朱橘自然也是欣然接受。

    “可以,那我回头就着手成立了!”

    朱橘笑道,

    “要不直接挂在我吴王府门下吧!这样方便我管理,也不用被朝廷的那帮家伙掣肘。”

    虽说在朝廷里,他也是我行我素。

    但在吴王府,他就是说一不二的主子!而且绝对没有人胆敢来指手画脚!

    “随你。”

    朱元璋一脸随意的道。

    “刚才说了挺多,有些我都插不上嘴,现在我说说我的想法吧。”

    朱橘又道,

    “我倒是觉得,目前还有两个重点,你们没有提及,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

    “关于医疗,我想分成两个部分来说,一个是高端医疗,一个是基础医疗,你们晓得的,这两个我大明都非常的匮乏。”

    “连皇宫里的太医都是一帮子庸医,更别说外面了,老爹你想想,每次有急事,都需要我师父一个道士来出面救治,堂堂大明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名医?这像话吗?这不荒唐吗?”

    朱元璋为之沉默。

    朱标也是轻叹着点了点头。

    “是啊,倒是忽略了医疗,这个其实属于是要紧事务。”

    他道,

    “就拿我来说,要是没有彭玄道长,那真是差点就死了!”

    “宫里的太医,不中用,可也不能一直依赖彭道长啊,咱们得有自己的一支队伍才行!”

    “不过我倒是也知道一点,彭道长给太医们上了不上课,现在他们的水平也稍微提升了一些,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朱橘嗤笑一声。

    “提升那么点有啥用?碰到真正的疑难杂症,还不是束手无策?而且也没有半点担当!”

    他毫不客气的道,

    “大明的医疗水平,是烂到根上了!”

    “或者说,从宋朝开始,整体的医术水平就是断崖式的暴跌!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烂完了!究其原因,都是那帮傻冒腐儒给害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