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6 所事(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裴元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掏空了一样,这些日子的焦虑和内耗都荡然无存。这会儿,就连最简单的思考,也让他提不起劲儿来。
焦小美人在怀中疲倦的睡着,像是一只乖巧的猫咪。
裴元拥着美人在怀,过了好一阵儿,大脑才慢慢重启。
等到从床上坐起,看看外面的天色,也已经不早了。外面的侍女听到房中有了动静,想要进来掌灯,裴元摆摆手,示意她们出去。
眼看侍女们要出门,裴元又低声向焦妍儿问道,“饿不饿啊?”
焦妍儿听到声音,迷糊着往裴元这边靠了靠。
裴元索性也不吃晚饭了,就这样搂着她沉沉睡去。
第二天,两人起的一样晚。
裴元与焦妍儿吃着早饭的时候,焦妍儿才想起昨天那件事,于是询问裴元为何要做前后矛盾的事情。
裴元见侍女们都离得远,便对她说道,“对我来说,单纯拉高宝钞的价值已经是次要的事情了,主要还是增强它的流动性。”
“只有宝钞不停的在百姓、市井、商人之间流动,并且让所有人慢慢对它的价值习以为常,我现在做的事情才有意义。”
“不然的话,假如他们拿到宝钞就想着兑换给我,拿到宝钞就想着兑换给我,那最终宝钞还是会死掉的。”
焦妍儿有些明白裴元的意思了。
“也就是说,要制造频繁的交易,让百姓相信宝钞随时可以兑换出去,这样他们拿到宝钞之后,就不会急于兑现了?”
裴元点头道,“不错。”
焦妍儿不解道,“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钱庄里兑付,何必把钱让其他银号赚去。”
“而且,既然我们利用对倒交易,制造虚假成交的目的,是为了推高宝钞的价格。那我们再以低价收购宝钞,让事实成交的价格降低,这样做岂不是毫无意义?”
裴元听了耐心道,“高价是给他们看的,不是给他们交易的。而且同样的一笔钱,大家一起赚,比一个人赚,更有意义。”
焦妍儿停下筷子看着裴元,很认真的问道,“这是为何?”
裴元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划了一条线,对焦妍儿道,“咱们自己收购的价格是‘九贯兑换一文’,如果……”
裴元看了下守在门外的毕钧道,“如果毕钧拿着手中的十万贯的宝钞直接来找我们兑换,那么我们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十万贯的交易。”
接着,裴元又在那条线旁边平行的又画了一条线。
随后指着那条线对焦妍儿道,“这是我们给那些钱庄的价格,‘十贯兑换一文’。虽然比我们自己收的价格要低一下,但那些钱庄都不是傻子,知道这才是真正能成交的价格。”
说着裴元继续又画了一道线。
“这是那些钱庄收购宝钞的价格。现在宝钞的价格变动幅度很大,没有一个固定的价码,按照昨天的行情是在‘十三贯兑换一文’到‘十六贯兑换一文’之间。”
裴元指着这条线,像是跳跃一样指向了上面那条线,“也就是说,毕钧拿着在我们这里卖不掉的十万贯,以‘十三贯兑换一文’到‘十六贯兑换一文’之间的价格,卖给了那些钱庄。”
手指又指向下一条线,“这些钱庄又用‘十贯兑换一文’的价格兑换给了我们。”
“我们花了更少的钱,却让宝钞流通了两次,变成了二十万贯的交易量。”
焦妍儿闻言眼前一亮,她也伸出纤纤手指在桌上画了几条细小的线,举一反三道,“既然宝钞的价格变动幅度那么大,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更精细一些。后续把其中的一部分钱,拿去以‘十一贯’、‘十二贯’的价格,再找别的钱庄收购?”
“这样的话,我们多次分割后,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其中的利润,就能制造出几倍的交易量了。而且参与宝钞交易的钱庄从我们泉字号,扩展到了其他字号,也能让持有宝钞的人更有信心。”
裴元笑道,“想法不错,但也要给人留出足够的利润才行。分割的太细,也会失去流动的动力。就像是河水,有足够的梯度,才能产生吸引人的巨大力量。”
焦妍儿看着裴元的目光又多了几分神采,旋即又问道,“那老爷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呢?”
裴元看了看桌上以水渍画的线。
上面三条是裴元所画,下面细小的几条是焦妍儿所画。
裴元的拇指,重重的在最上面又画了一道线。
然后说道,“今天就把泉字号收购宝钞的价格推到‘七贯兑换一文’,然后再另找些钱庄以‘八贯兑换一文’开始收货。”
焦妍儿有些诧异。
“八贯兑换一文”的价格,都要比他们先前只给人看的“九贯兑换一文”要高了。
没想到裴元会把价格提的那么快。
焦妍儿提醒道,“咱们给出的‘七贯兑换一文’的宝钞价格,比市场上的零散交易,高出了接近一倍,老爷可别最后吃个大亏。”
裴元笑道,“放心好了。”
他不好和焦妍儿提山东的事情,便说了另外一个理由。
“现在已经快到十一月了。等到明年的正月,朝廷的七大税关就要允许以宝钞抵税了。”
“前些日子,有些和我们一样看上这个机会的人,参与了这场投机,宝钞的价格拉的很快。”
“那些真正需要宝钞的商人还没开始筹备此事,宝钞的价格就从原先的几十贯兑换一文,拉到了很高的位置。”
“后来司钥库奏疏出来后,宝钞的价格出现了一些回落。可那些需求宝钞的资金仍旧没有入场,我估摸着,很多商人也看到了宝钞的根基虚浮,打算等着价格继续下杀,再入场抄底。”
“只要现在我把价格顶住,等到过些日子,那些需要用来抵税商人就只能被动入场。”
“以我对天子的了解,在意识到宝钞的重要性之后,朝廷给出的抵税估值,应该是和正德五年齐平,也就是‘一贯宝钞兑换两文’这个价位。”
“只要市场上宝钞的价格低于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