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望星台(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金丝楠木的殿门被太监缓缓推开,明黄色的身影出现在凤仪宫正殿时,正在请安的嫔妃们惊得险些打翻茶盏。皇后最先反应过来,连忙起身让出主座:"臣妾参见陛下。"
"都平身吧。"皇帝难得带着笑意,眼角皱纹舒展开来,"朕路过凤仪宫,想着许久未与皇后说话了。"
崔贵妃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自章若平一案后,皇帝已有半月未曾踏入后宫,今日突然驾临,竟是为了皇后?
"陛下气色甚好。"皇后亲自奉上云雾茶,"可是有喜事?"
崔贵妃不甘示弱地凑近:"是啊陛下,臣妾们也想沾沾喜气呢。"
皇帝接过茶盏,眼底闪过一丝玩味:"昨夜国师观星,说中秋前后将现'紫微拱月'之象。"他指尖轻叩案几,"此乃三十年一遇的吉兆,主国运昌隆,四海升平。"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贺喜声。德妃捧着心口感叹:"难怪近日御花园的桂花都开得格外香呢。"年轻的丽嫔更是伶俐:"定是陛下仁德感动上苍,才降此祥瑞。"
皇帝捋须而笑,目光却落在皇后身上:"今年中秋宴,就由皇后与礼部一同操办吧。"
崔贵妃涂着蔻丹的指甲猛地掐进掌心。按惯例,中秋宴向来由礼部全权负责,皇帝此举分明是在抬举皇后!
"臣妾定当尽心。"皇后端庄行礼,眼角余光扫过崔贵妃铁青的脸,心中暗喜。
待皇帝起驾,众嫔妃告退后,凤仪宫终于安静下来。皇后刚卸下九凤金钗,宫女便报太子求见。
"儿臣给母后请安。"太子行礼时眉头紧锁,眼下泛着青黑。
皇后挥手屏退左右:"可是为吏部之事烦心?"
"儿臣费尽心思布局,却让田仲捡了便宜。"太子一拳捶在案上,"还有齐元!竟成了刑部侍郎!"
"急什么。"皇后轻抚鎏金护甲,"只要不是康王的人,咱们就不算输。何况..."她意味深长地笑了,"康王在刑部的棋子不也被拔了?"
太子神色稍霁,转而问道:"听闻父皇方才来过?"
皇后将中秋宴之事细细道来,太子的眼神却渐渐深沉:"父皇这是要平衡朝局啊。"他冷笑,"前脚抬举康王,后脚就让母后主持宫宴..."
"不急,且看最后究竟鹿死谁手!”
母子二人相视一眼。窗外秋风掠过金桂,树影浮动。
......
夜风猎猎,吹动观星台顶的青铜风铃,发出清越悠远的声响。
国师悟真道人立于高台之上,一袭素白道袍在风中翻飞,衣袂如流云般舒卷。
他银发如雪,长须垂至胸前,面容清癯,眉间一点朱砂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赤色,整个人仿佛与这夜色融为一体,超然物外。
他缓缓抬起枯瘦的手,指尖掐诀,指节间流转着若有若无的灵光,似在推演天机。夜空中星子明灭,紫微垣隐隐泛着异样的辉光,却无人知晓其中玄机。
良久,他收手垂袖,长叹一声。
一旁的道童捧着拂尘,忍不住问道:"师父,您昨日不是已经卜算过天象,也将结果禀告陛下了吗?为何今夜还要再算?可是星象有异?"
国师微微摇头,目光依旧凝视着远处的夜空,声音如古井无波:"并非天象有变。"
道童疑惑:"除了国事,还有何事能劳您烦忧?"
悟真道人微微一笑,指尖轻抚长须,目光幽远而深邃,仿佛穿透了时光长河。
"世间因果,并非尽系于国运。"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缥缈,似从极远处传来,"有些事,看似微末,却牵一发而动全身。"
道童似懂非懂,却不敢再问,只得垂首静立。
悟真道人不再言语,只是负手而立,任由夜风拂过衣袍。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仿佛与这红尘俗世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驻足其中。
许久,他才低声道:"去取我的卦盘来。"
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